Friday, August 01, 2008

Time to Temporarily Bring the Curtain down

不用多說,Dodgers 在這一回的 731 又是冤大頭,Joe Torre 某種程度上要負一點責任,Ned Colletti 則維持了那付到處找洞補的蠢態。

Casey Blake 的到來其實勉強可以看成是一筆 fair trade,前提是 Torre 要知道把 Blake 用在哪裡。最好的劇本是讓 Andy LaRoche 上 3B,Casey Blake、Matt Kemp 與 Andre Ethier 在 OF。不過合理的期待是不能高估 Torre 的智商,所以把 Blake 頂 3B 的動作充其量只是讓整筆交易的 net gain 成為 zip 而已。

Plus,以 Blake 的高齡和 performance 以及現有的 contract,Dodgers 敢不敢從他身上榨一個 Type-B 將是個問號。也就是說 Blake 的交易是 "可能" 為現有的 Dodgers 帶來些許的 boost,不過附加價值幾乎是不存在的。

至於 Manny 的到來又如何?明顯的他只是一個兩個月的打工人 -- 即便 Red Sox 支付了 08 年剩餘的 7M,我也不認為 Dodgers 在 09 年會撿起那個價值 20M 的 club option,更重要的一點,我不認為以 Manny 年齡在未來的 5 到 6 年還能有現在的榮景,但 Andy LaRoche 可能會,而且未來的 6 年很可能也只要花 20M。

所以 Manny 這筆交易的結果既簡單又殘酷:Dodgers 把他們未來 6 年最好的 3B -- 連 start 3 consecutive games 的機會都不給的前提下 -- 換成一個 僅僅 2 個月的 patch job,不用說也知道是很愚蠢的結果。當然我不否認 Manny 在 offseason 會成為一個 Type-A compensation 的可能,只不過這個 Type-A 成為另一個 Andy LaRoche 的機會是多少?又,要花多少時間?Plus,如果 Dodgers 不要 Manny,誰會要?Mets or Yanks?

就另一方面,Manny 的到來可能成為 Dodgers 進入 08 年 playoff 的最後一張拼圖,即便如此,這也是 Joe Torre 拼命向 front office 喊話的結果。憑良心講這也很可笑:接了一手 不好打卻很可能成功的牌局卻還要求換牌,除了做為一個 baseball 的智障 manager,世界上哪一種人或職業能有這種奢侈?又,靠這種方式打進 playoff 只給了我一種啟示:原來一個像 Joe Torre 這種 "so-called good manager" 放大絕就是向 front office 要糖吃 ...

不管您是不是 Dodger Fan 都請想清楚一件事:如果 Dodgers 真的打進了 08 年的 playoff,那請把掌聲給 Manny 而不是 Joe Torre,畢竟一隻猴子也可能帶著現在的 Dodgers 在得到 Manny 的情況下拿下 08 年的 NL West;同時,這張 "可能" 的 playoff ticket 是犧牲了 Dodgers 未來 6 年最好的 corner power 所換來的 ... Pathetic, absolutely pathetic!

這個 Blog 將隨著 08 年的 731 而 "暫時" 關閉,沒辦法,我太愛這支球隊、太愛 Dodger Blue,但 Ned Colletti 與 Joe Torre 在 Dodgers 掌權卻讓我在有球季的日子變成一種 torturing -- 尤其是 Ned 掌權後的每一個 731 -- 不論外界怎麼想或怎麼看,這一兩季來個人對 Dodgers 的認知是 一個接一個破滅的希望。因此,我決定暫時逃離這一切,做個清閒的旁觀者,繼續研究自己相信的 baseball philosophy。

至於何時再開張或會不會再開張?我不曉得,或許等到 Ned Colletti 被 fired 掉、亦或是 LA local media 開始瞭解到他們花 3-year 14M 請來的是一頭笨驢的時候吧?

Friday, July 18, 2008

The Sauce of Dominance

這篇文章雖然會提到一些 "數字",但我已經把它歸類在 "Just for Fun" 裡,所以也不會寫得長篇大論,我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 -- 用數字來描述一位投手的 "dominance",順便用這個 "dominance" 來評量一下台灣朋友很關心的 Kuo。

Dominance 這個字的原意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中文叫做 "支配" 或 "統治",不過這兩個中文詞用來形容投手實在不是很帥,所以我們拐個彎來做另一種的釋意:既然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那麼一個具有 dominance 的投手就是 "要你死,你就別想活"!

所以這個答案很明顯了,一個 dominant 的投手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會 K,畢竟如果讓打者 put ball into play,靠的是球隊的 defense efficiency;K 的話只需要一個捕手蹲在 home plate 後方接球就成。

BTW,我們經常聽到某些 "球評" 或 "教練" 認為投手如果能夠多利用身後的隊友、少 K 一些打者,就可以達到省球數的效果。我不曉得大家怎麼看這個講法,but from my chair here, it sounds pretty non-sense ...

想想看:如果 K 功較好的投手都有用球數的問題,那麼像 Johan Santana 或 Jake Peavy 上場時,同隊的 bullpen 不就是 "如臨大敵" 了嗎?Pedro Martinez 和 Randy Johnson 拿到 300+ K 球季時,也沒聽說 Red Sox 或 D'Backs 送了一堆 RP 去 TJ 吧?Brad Penny 一直到 07 年才頭一回拿到單季 200+ IPs 的投球局數,他有很會 K 嗎?Moreover,有人規定打者面對 Derek Lowe 這種 sinker baller 時一定要打第一球嗎?

說穿了,投手面對打者數的多寡才是用球數的關鍵!有 K 功的投手表示有本事 "to miss a lot of bats",把打者控制在休息區和打擊區之間將更有效率。也因此,如果當你曉得 Astros 的 ex-manager Phil Garner 要 Roy Oswalt 放棄 K 打者的念頭以省下較多的球數時,被去職大概只讓人覺得是活該吧?

回到 dominance 的話題,K 是讓打者連球都摸不到,但如果讓對手摸到球卻又活不下來的 batted ball type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是 dominance 的成份。毫無疑問,這種 type 不是 GB (Ground Ball) 而是 IFFB (InField Fly Ball) ... or Pop-Up,這種直上直下的擊球給予打者的感覺就像是 "站在球場上等待自己的死刑判決出爐"。

也因此個人日前在 Odds and Ends 裡提到:如果我們把一位投手的 K per PAIFFB per PAsum up,可以得到這位投手在所有面對的打者裡創造出了多少的 "sure outs",講白一點就是面對該名投手的打者群遭到 "必殺" 的比例,因此把它視為 dominance 的一種 proxy 是合理的。

來看看 Kuo 的部份: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的成績是 IFFB% 6.7 以及 SO% 29.58,因此 Kuo 的 dominance 是 36.28%

我收集了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所有符合 1) 投球局數滿 30 2) 先發場次小於出賽場次 40% 的 RPs,結果 NL 一共有 81 位投手符合條件,礙於篇幅,這裡僅列出其中一部份:

RankNameIPIFFB%K%Dominance
1Carlos Marmol52.118.832.8651.66
3Kerry Wood44.211.130.2241.32
4Brad Lidge397.932.9240.82
5Takashi Saito41.16.831.1837.98
8H.C. Kuo53.16.729.5836.28
9Billy Wagner396.929.0335.93
11Scott Proctor31.212.223.0835.28
12Jose Valverde458.726.435.1
17Johnathan Broxton39.2628.434.4
19Brian Fuentes3610.623.3333.93
39Brandon Lyon379.218.1827.38
52C. H. Park655.619.0524.65
69Cory Wade37.23.516.4519.95

Kuo 在 08 年 1st half 於 NL RP 裡 dominance 的排名其實是不差的,不過可能最讓人意外的傢伙是第 11 位的 Scott Proctor,這也正是我想再稍做說明的部份。

仔細看:Proctor 雖然在 81 位 NL 滿 30 IPs 的 RP 裡排名第 11,但他的 dominance 來自於 IFFB 的部份佔了相對較大的比重,事實上 IFFB% 在 year-to-year 裡的 correlation 是遠遠不如 K% 來得強烈的!換句話說 -- 如果可能的話,dominance 應該在 IFFB% 與 K% 之間做一個權重 (weight) 的修正,就像我們曉得 (OBP * 1.7 + SLG) 會比使用原始的 OPS 要精確是類似的理由。

話說回來,這裡的 dominance 只是將我們的印象給 "具體化" 的 metric,比方說 36.28% 的打者在上半季碰到 Kuo 就自動繳械,如此而已。所以 dominance 其實是成績單,雖不盡然代表投手的 stuff,但卻可以描述投手的 performance。

Just in case you wonder:AL 在 1st half 最 dominant 的 RP 是 Mo,他的 dominance 是 50.87% (IFFB% 18.4、K% 32.47);至於看起來像是隨時準備掏槍的 Jonathan Papelbon 則是 42.46% (IFFB% 10.2、K% 32.26)。

※※※※※※※※

Takashi Saito is out at least six weeks

Saito 最終的診斷結果是 sprained ligament in right elbow,據說需要 6-week 的 rehab。

個人以往聽過類似的案例:elbow ligament 的 sprained 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強化 ligament 週圍的肌肉來做為投球施力的補償,不曉得 Saito 所暫時尋求的解決方案是否也是如此?不過如果此舉屬實,在一個高齡 38 的人身上做這種實驗 ... 要讓人感到樂觀是不容易的!個人甚至覺得 Saito 大概要去和近日宣佈退休的 Nomo 做陪了。

話說回來,個人也不認為這個消息有多壞,如果不是 D'Backs 回到地表,以 Dodgers 在 08 年 1st half 的表現哪裡有什麼可取之處,如果說一支 WPCT 連 .500 都到不了的球隊需要去擔心他們有沒有 closer -- 這在任何人聽來都是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Ned Colletti 在日前針對受傷的 Saito 做出如下的 comment:

"We'll get together with Joe and come up with a plan. Obviously, it is not easy replacing someone like him. As far as trading for a closer, its a lot like trying to acquire a shortstop - it's a premium position and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We also have candidates within the staff. Many times closers are disco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不曉得為什麼,個人覺得那個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挺好笑的,這好像是說如果可以的話,Ned 希望能簽下 Saito 後再簽個 ... for instance, K-Rod perhaps ... 來做為 "excess" closer ...

至於 "closers are discor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這一點,或許 Billy Beane 的哲學可以給 Ned 上一堂課,這裡不是第一次 quote 這段 comment 了:

"You could take a slightly above-average pitcher and drop him into the closer's role, let him accumulate some gaudy number of saves, and then sell him off. You could, in essence, buy a stock, pump it up with false publicity, and sell it off for much more than you'd paid for it."

我的直覺是 Ned 在 LA 的日子大概不多了,他在臨走前如果不再搞出另一個 Danys Baez 或是 Angel Berroa ... 對 LA 而言已經是萬幸。

Sunday, July 13, 2008

One Nearly Perfect Game Doesn't Make You Look Pretty

我記得不只一回在比賽中 -- Yes or Fox Sports -- 看到下面這個 "Trivial Question":

"Name the 3 pitchers who committed both 20-win & 40-save seasons"

這是極少數個人答得出來的 Trivial Question,答案是 Dennis EckersleyJohn Smoltz 以及 Derek Lowe

Dodger Fan 應當不會不記得 Eckersley,88 年 Dodgers 與 Athletics 那場 classic 的 WS Game 1 裡 Eckersley 是受害者,但他的確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而且也已經是 HOF 的一員;Smoltz 的 stuff 亦不容至疑,邪惡的 slider 一直是球迷間談論的話題 ... 好像還有傳說指出他老兄習慣把襯衫 "穿著燙" ...

那麼 Derek Lowe 呢?

Lowe 這位 sinker baller 從來都不是一位很出色的投手,DePodesta 當初把他帶回 LA 最大的理由是他的 durability,他大約比 league average 要好那麼一點點,不易受傷、一年 200+ IPs 的特徵讓他成為一匹值得考慮放入 rotation 的工作馬,尤其以 9M/yr 的價碼來看。

所以各位曉得:當 Lowe 的名字與 Eckersley 以及 Smoltz 同時出現在 "20-win & 40-save" 這個 "club" 裡其實是頗為突兀的!Apparently,Lowe 似乎不能也不該和其它兩位 "club 成員" 相提並論。

20-win/season 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不代表拿下 20-win/season 的都是好投手,Jose Lima 這樣的鳥人也有過這個紀錄;同樣的道理,拿下 40-save/season 亦不代表就是一位好的 closer,Danys Baez 也有這這樣的紀錄。

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直覺得認為 20-win or 40-save per season 是一種指標,但擁有這項指標的投手未必、甚至不必要是好投手。

如果我們以相同的道理來看 Kuroda 在 7 月 7 日那場 nearly perfect 的比賽,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Kuroda 有投出 "perfect game" 的能力?Hell!如果 Kuroda 有這個本事,那 stuff 遠在 Kuroda 之上的 Dice-K ... 或者隊友的 Chad Billingsley 豈不是更該有這個本事?

Put in numbers:Dodgers 在 08 年到目前為止的 DEF_EFF 是 .701,在 30 支球隊裡名列 19th,考慮 Kuroda 那場 nearly perfect game 裡面對 22 位將球 put into play 的打者僅容許 1-hit,以 Binomial Dist. 來評估,這個事件發生的機會是 0.4% -- 和我們中統一發票六獎的機會差不多。

這麼看來 Kuroda 似乎也沒有那麼幸運,不過 Kuroda 在 Dodgers 還有另外一件得天獨厚的待遇:Dodgers 給他的 DEF_EFF 是 .741 ... 在 rotation 中最高!具體來說 Dodgers 的守備等於幫 Kuroda 把 league average BABIP 的 .290 變成了 .250,and you name the difference。

個人在 07 年年底曾寫過 Kuroda 是一個 35.3M 的問號,合理的推斷下,他絕不會比 Brad Penny 要好。不過我們也不是說 Kuroda 有多差,重點在於 Dodgers 可以不用花 35.3M 去找一個如此 mediocre 的 SP (不過也許比選擇 Carlos Silva 要好一點),個人甚至曾寫過 Kuroda 需要一些 BABIP 的魔術才能 boost the Dodgers,So far he did that ... (or should I say he 'had' that?)

So,一場 1-hit、nearly perfect game 改變了什麼事實與 Kuroda 有關的嗎?Actually ... nothing ... Kuroda 仍然是那個非常平庸、1 年卻要價 12M 左右的 workhorse。

※※※※※※※※

我不曉得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感覺來看待 08 年的 Kuo。

Joe Torre 素來在 bullpen 的調度上惡名遠播 (除了在 playoff 裡對 Mo 的運用以外 ...),但以 Kuo 本人 5 年 minor 投不到 83 IPs、兩度 TJ 外加一次 clear scar tissue 的傷病史,Torre 再瞎 (應當) 也不會對此視而不見。也因此這一季個人對 Kuo 的期望僅止於 "健康就好",說實在的拿多少 wins、holds 或 saves 並不重要。

BTW,holds 和 saves 是個人 "最厭惡" 的兩個 statistics,從任何角度,個人都找不到一丁點屬於這兩項 metrics 的優點。

回到 Kuo 的話題,曾經有 scout 說在面對 Kuo 的時候,打者要多點耐心來 "wait him (Kuo) to prove himself can throw strikes",但 Kuo 在 08 年最大的進步應該也就在這裡:他仍然是那個 "first base or dugout" 的 Kuo,只是 free pass 的比例已經少了很多;除此之外,Kuo 08 年的 BABIP 與 career 相較也下滑了 40-point,因此 Kuo 在帳面數字 (如 ERA ...) 的大躍進 somewhat 可說是預期中的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Kuo 對 Dodgers 的貢獻 (contribution),根據 Fan Graphs 的資料,Kuo 以 RP 的身份替 Dodgers 省下了 20.38 的 BRAA,對照 WPA 1.43 則顯示 Torre 讓 Kuo 上場的時機多為 low-leverage -- 符合 Torre 在 bullpen 調度亂無章法的印象。

由於 BRAA 看的是 situational,它所要表現的比較像是 "針對一個 strikeout,投手在滿壘情況下投出要比起壘上無人時有價值" 的概念。換言之,BRAA 高的投手在 "strained runner" 方面必然有較佳的表現,各位不妨去查查看 Kuo 在 08 年於擔任 RP 時的 LOB% 高達 92.7%,遠高於 career 的 69.7%

如果各位對 LOB% 的數字沒什麼概念,這裡提供一個比較的基準:Mo 以往於 postseason 近乎 untouchable 的表現應當在 Yankee Fans 的記憶裡佔了很大的份量,而 Mo 在 postseason 的 career LOB% 是 89.6%

至於 NL 的 average LOB% -- 截至 7 月 12 日為止,超過 30+ IPs 的 RP (74 人) 是 74.0%,超過 80+ IPs 的 SP (60 人) 則是 72.6%,and Johan Santana commits a 76.5% LOB%

See the point?在這樣的比較下,Kuo 到目前為止的表現就很接近那個在數年前 post season 裡完全無敵的 Mo,如果說這樣的 scene 讓 Dodger Fan 想到 Sandy Koufax,這或許也不讓人訝異。

However,最 intriguing 的部份在於我無法妥善解釋 LOB% 這個數字的來龍去脈,它是否 predictable?是否服從 RTTM (Regress Toward The Mean) 的理論?對於驟降的 BABIP 又該如何看待?

對於 Kuo 在 08 年的 "仕樣",個人心裡的問號其實遠多過答案 ... 我們相信 Kuo 是好貨,但他究竟有多好 ... 個人實在說不上來。

Sunday, June 29, 2008

You Better Know How Much This Means to LA

No hits, no problem for Dodgers in win!

Well, it's Hollywood Style ...

從 Scully 爺爺的談話裡,美國時間 6 月 28 日這場在 sold-out crowd 的 Dodger Stadium 所創下的這場 "由無安打的一方獲勝" 的比賽 (好像) 是 MLB 史上第 5 度,而前 4 度裡也只有一位仁兄 (我記不得他的名字,first name 好像是什麼 Johnson 之類的 ...) 是以 complete game 的方式得到這項 "殊榮",無論如何,Halos 與 Jered Weaver 並不孤單。

以我個人的立場,身為 Dodger fan,個人最不願意看到打敗 Dodgers 的球隊有兩支:Giants & Halos。

Giants 就不用提了,他們和 Dodgers 其實一直都是 ML 史上的 "Greatest Rivalry",只不過早些年前兩邊比的是戰績,近些年來兩邊比的則是哪一方的 management 比較蠢;而 Halos 在上一次更改隊名事件開始就讓個人對 Moreno 有點反感。話說回來,同一區的 Dodgers 和 Giants 目前處於一同沈淪的情況,雙方都沒有因此而獲利,反倒是 Halos 自從 02 年拿下 WS Title 後就一直是 playoff 的常客,Dodgers 這個被視為 LA 正統的球隊倒是一直被它們的衛星都市壓著打 -- 像是 07 年的 1-5、06 年的 4-2 以及 05 年的 1-5。而 08 年在 Halos 被 Chad Billingsley 活生生的擋下來之後,Dodgers 還有 season win 的機會,Halos 最多只能求 season draw,坦白說這足夠讓個人吐口悶氣。

此外,這是 Dodgers 本季 第 30 場僅僅得 2 分或以下 的比賽,and would you know,the Dodgers lost their first 29 ....

還有一點,這場勝利代表 Dodgers 已經拿下了這個 series,撇開前一個在 Great American Ballpark 對 Reds 的 swept,要再往前追溯上一個 Dodgers 所拿下的 series 得要回到 5 月 19 日 (苦主還是 Reds)!而在這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Dodgers 遭人 swept 二次,plus home field series 的 5 連不勝

在這裡要敬告所有挺 Joe Torre 的人:除非目前戰績 38-42 的 Dodgers 已經是 win over their heads (Hell No!),否則 taking Joe Torre as an advantage of the Dodgers 根本是一件荒唐的事,砸在他身上的 3-year 14M 和丟進垃圾桶裡根本沒什麼兩樣。

相同的道理,如果將來在 DL 上的 Furcal 等人歸隊而把戰績帶了起來,把功勞往 Joe Torre 頭上放更是一項可笑的行為!

To be honest,要不是 Torre 來到 LA,我還真不曉得世界上居然還有被人捧得這麼高的垃圾 ...

※※※※※※※※

前面談到了 08 年 "惠我良多" 的 Reds,我們來 follow 下面這個新聞:

胡金龍轉戰紅人?道奇可能用他交易鄧恩

這則日前發佈的 rumor 提到 Dodgers 可能以 Juan Pierre + Hu 向 Reds 交換 Adam Dunn。

首先,這不是台灣的媒體在瞎掰!這則消息是由 Fox 的 columnist Ken Rosenthal 所放出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照改版後的 MLB Trade Rumors 找到原文。台灣的媒體其實只錯在那個看起來有點自 high 的標題 ... Hu 在這筆 rumor 裡所扮演的角色只是 bonus,不是 main dish。

因為消息本身已經是 rumor,這類 "stuff" 在 MLB 每天都會有上百條,但屬實的可能只有冰山一角!這就是 Ken Rosenthal 持續在做的事情。有時候個人會覺得這種 columnist 還挺好做的 -- 可以寫得天花亂墜,不用在意其中的正確率,與投資股市相比,這樣的作風大概老早就輸得連自己的姓怎麼拼都不曉得了。

Moreover,Rosenthal 有他一貫的 "garbage comments",像是 "Pierre 曾經和 Dusty Baker 合作過" 之類的無聊理由,這雖是事實,但當年 Cubs 用 Pierre 打了 162-game 的 lead-off spot,換來的一個全 NL 的 out-committed champ (532) 以及不到 70-win 的 season 卻隻字未提。

所以大家應該清楚這是個 "Too Good to Be True" 的 rumor,因為 Pierre 已經不只是 disaster,而是一個 catastrophe!如果 Dodgers 想要 get something going,Except fire Ned Colletti's ass,最優先事項就是 "get rid of Pierre"。Put in numbers,Pierre 大約是一個接近 -1.0 win above average per year 的包袱,即便必須吞下 Pierre 未來 3 年近 30M 的薪資,那也等於是替 Dodgers 買回了 3 certain wins above average,這不是一筆壞的交易。

至於 Scully 爺爺口中的 Adam "Big Red Wood" Dunn 則是個有趣的角色,某種程度上 Dunn 和 Jason Giambi 可以歸為同一類的人物 -- OPS > 0.900 with AVG < .250。雖然 Dunn 一季要領近 200 張老 K,不過這又有什麼了不起?反正被 K 或打出去被野手處理掉都是 out,真正該在乎的是 Dunn 一年比起 Pierre 省下超過 100-outs,which is a HUGE difference。

回到 Hu 的身上:即便這筆交易成真,台灣的朋友並不需要為 Hu 抱屈!Hu 還有 2 個 options,機會還相當的多,他要在 MLB 成功也未必需要由 LA 來促成,只不過從高位 prospect 淪落到一筆 trading proposal 的配菜是有點悲哀,這一點我們 先前 也談過了:LA 的 management 需要為這樣的 "跌價" 負最大的責任!Think about this:"The great ex-ROY" Angel Berroa 打到現在,守備不佳,打擊也一樣過不了 Mendoza line,間接使得 Dodgers 把 Hu 給 optioned down 一事越看越蠢。

換個角度來看,Dunn 如果成為 Dodger 同時在季末沒有任何 contract extension 發生的話,藉由 offer Dunn an arbitration 必然能夠換來一定水準的 draft compensation (a 1st round or sandwich pick),中和 prospect 上的損失;而就算 Dunn 和 LA 簽下 contract extension 也無妨,畢竟比 Dunn 更好的 LF 並不多。

總而言之,這筆 rumor 裡提到的交易對 Dodgers 來說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如果這樣的 proposal 是由 Net Colletti 所提出,那麼勉強可以說他變聰明了;如果這是 Reds 所提出而 Dodgers 卻還遲疑的話,那可就真的太笨了!

Wednesday, June 18, 2008

With or Without DH

由於是 Clayton Kershaw 的先發,個人在台灣時間 6 月 16 日凌晨也就稍微熬了一下,不過一共也只撐了 5 局的時間 -- Kershaw 4、Wang 1。撇開 Kershaw 與 Dodgers 的情況,由於不覺得 08 年的 Astros 有什麼大作為,因此早在週末前就拍胸脯 -- 帶著一些日行一善的心情 -- 和玩 FB 的同事保証:Wang 會在 Minute Maid Park 輕騎過關。

結果証明個人的猜測只是部份正確,據說 Wang 在跑壘的過程中有一次 "重落地" 而 suffered Lisfranc sprain,至於嚴重性 ... 從 Will Carroll 在 6 月 17 日的 column 來看 "可能" 是整季報銷。

個人對 Wang 的後續情況並不是十分關注 -- 雖然台灣投手的運氣似乎都欠佳,這次的事件真正讓個人覺得有趣的地方是在於一些關於 "賽制" 的報導跟著浮上了檯面。當然,個人十二萬分的相信如果這件事發生在 井川慶 身上而不是 Wang、不是 Yankees 現階段的 staff ace、或不是 Yankees 手風正順的時候,DH 制的採行與否是不會被拿出來嚷嚷的,是故 Hank 的 ripping 只讓人覺得他是個膚淺的小丑 (這件事該不會只有我不知道吧?)。

看 MLB 的朋友不可能不曉得 NL 與 AL 對於投手的打擊與否採用了不同的作法,而碰到像是 WS 或 inter-league 的比賽時則得看在誰家裡開戰就用誰的制度。那麼我想討論的是:就制度上來說,兩聯盟究竟哪一方較有利?

以個人 -- 一個長期的 NL 球迷 -- 的想法、perception or theory whatsoever:NL 將是吃虧的一方

這個答案不曉得會不會讓大部份人訝異?

首先我們從 AL 適用 NL 的制度來看:一般的想法可能認為 NL 的投手天天在掄球棒AL 的投手則否,所以當 AL 必須適用 NL 的制度時,NL 是比較有利的。

看起來這似乎是很合理的推斷,不過我們先看看 05 ~ 07 年間兩聯盟投手的打擊數字:

YearALNL
PAOBPSLGPAOBPSLG
2007322.178.1825577.177.188
2006317.152.1765684.167.175
2005297.140.1735791.182.190

可以說 NL 投手的打擊 -- 除了 05 年以外 -- 並沒有比較好,即便 NL 投手群一整季打下來的 PAs 是 AL 的近 20 倍強,整體的 performance 卻沒有明顯的優勢。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真要看投手的打擊,搬出數據來其實也沒有很必要,這是因為在 NL 裡頭我們原本就認定投手的 batting spot -- 至少在比賽前段 -- 會是一個 "自動出局數",就算 AL 的投手打擊極弱,比 NL 的 "自動出局數" 還要弱,這中間又能差到哪裡去呢?

此外,如果我們以 R/PA 來看,AL 和 NL 的投手們近年以來都是在 5% 上下游走,也就是說 100 個投手上場打擊大概有 5 個人跑得回來,也就是說不只 AL 的投手,NL 的投手其實也鮮少有機會去嚐試跑 "非直線"。

因此當 AL 的球隊來到 NL 的球場打球時,這最多是一種 "break even",NL 的球隊不會因為他們的投手原本必須打擊就得到優勢;當然有朋友會認為 "至少 NL 的投手平時是必須練習打擊和跑壘",也因此可能降低上場時發生受傷的機率,我想這一點也算是個 "詭論",前面已經提到,如果 Yankees 這回的 Lisfranc sprain 是發生在 井川慶 的身上,所有人的反應恐怕只是一笑置之的帶過。如果大家真的要找些 "目標" 來為 Wang 出氣,blame his bad luck

在我們進入下一個主題,也就是 當 NL 的球隊到 AL 的家裡去適用 DH 制 時的優勢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近 4 年來兩聯盟球隊在開季時 total payroll (單位:百萬美元) 的 mean。又,考慮薪資結構的不平衡,這裡個人多列出了 median 的部分,如大家所知,median 雖然不具備數學形式,卻是一項 unbiased 的優質 metric。

BTW,Dodgers 近 4 年的 total payroll 加列在下表的最右側,比較一下近年的戰績,各位多少可以理解到什麼是 "不怕沒錢花,但錢總是亂花"。

YearALNLDodgers
MeanMedianMeanMedian
200896.9288.3883.1078.77118.59
200792.8487.7573.7079.14108.45
200683.4872.2572.3879.0898.45
200575.4862.6470.9570.0383.04

當 median 與 mean 有較大的差距發生時,代表的是 samples (or population) 的值分佈得比較 "散",這時我們會比較偏向取 median 的原因是它不會受到極值 (outlier) 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是 AL 在這方面的情形比較嚴重,不過原因也顯而易見:Yankees 和 Red Sox 的 payroll 相較於大多數球隊有點像是 "破表" 的狀態。

另一個趨勢在就在於 AL 的 average total payroll 在近年來似乎向上攀昇,到了 08 年與 NL 的差距已有 10M 之譜。不過也 不盡然 代表 AL 球隊的手頭比較闊綽,而是他們有必要比 NL 的球隊闊綽。

我們可以這麼想:10M 在現今的 FA 球員市場上已經相當於一個 regular player 的價碼 (SP 的價碼可能更高),而撇開先發投手不談,NL 球隊必須養的 -- 也就是理當佔 total payroll 比重較大的部份 -- 是 8 位 regular players,但換到 AL,這個數字是 "9" 位。是的,AL 的球隊多養了一個 DH,即便這不是個需要守備的位置,但仍然是 regular、花掉球隊的錢更不見得便宜。

接下來,我們先看看近年來 AL 與 NL 的 "正規" DH 與 "代班" DH 的成績差距。

YearALNL
PAOBPSLGPAOBPSLG
20079365.355.447560.343.444
20069219.349.469540.311.364
20059201.338.440535.331.383

我把 08 年 inter-league 至 6 月 17 日為止的兩聯盟的 DH 資料補列如下:

(PA/OBP/SLG)
DH of AL: 4067/.337/.422
DH of NL: 218/.271/.283

其實 "正規" 與 "代班" 的 DH 在數字上的表現差距 -- 或許除了 06 年與 08 年以外,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大,不過這裡有一個 raw number 無法表現的盲點:NL 究竟拿什麼人來打 DH?

舉個例子:Jeff Kent 在 2B 的守備其實是若有似無的,也就是說以往 Dodgers 純粹是希望 Kent 的棒子彌補失去的守備,但如果到了可以用 DH 制的 AL 打球,Dodgers 其實就很可能把 Kent 搬去打 DH 然後由一位替補、手套比較牢靠的球員頂上 2B 的位置。

我想說明的是:當 inter-league game 在 AL 的球場舉行而適用 DH 制的時候,NL 球隊未必會拿一個 "代班" 的球員來打 DH,而很可能是某位守備不好但打擊很猛的 positional player,這將會對 NL DH 的 raw number 造成一些 bias。但總的看來,AL 的球隊畢竟是全力出擊,撇開投手,他們是 9 位 regular players 上場,而 NL 球隊或許有些像上述例子的情況使得他們的 DH 在成績上看起來沒那麼糟,但考慮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 8 位 regular players 加上最好的 bench player。

換句話說,在 DH 制被適用的情況下,兩邊球隊一字排開,NL 的球隊 eventually 要吃一個 "代班" VS "正規" 的虧,這和投手的部份是有差距的。畢竟 DH 位置在整個攻擊光譜 (offensive spectrum) 上只落後給 4 個 corners (1B、3B、LF & RF),要說那是一個 power slot 其實並不算過份;相較於 NL 的 best bench player 又在攻擊光譜的哪裡?我不清楚,但很多半是在靠近 left-end 的地方。

BTW,這裡也暗示了一件事:如果球隊未能善用像 DH 這樣的 power slot,而只是想用一些有手套的鳥蛋選手將先發 9 人的 lineup 填滿,邏輯上是不太通的!

總的說來,不論在 inter-league 或是 WS 裡,AL 的球隊來到 NL 球場頂多是扯個平;但 NL 的球隊到了 AL 的球場卻很可能是實實在在的 underdog,當然像 WS 或 inter-league 都不算是長期的比賽,uncertainty 可能在這些賽事裡佔了更為可觀的比重,但如果要對兩種不同賽制所產生的影響來個持平之論,"NL 是居於劣勢的一方" 將是個人的答案。

※※※※※※※※

台灣時間 6 月 16 日凌晨,Dodgers 在 Comerica Park 終究躲不過本季第 6 度的 swept,在慶祝遷至西海岸 50 anniversary 的 08 年,這真是特別的諷刺!整個 07 年才不過被 swept 5 次的 Dodgers 在一年後只花了不到 70 場比賽就越過了去年的 "標竿"。

我們很可以責怪 Ned Colletti 沒能打造出一支像樣的球隊,但 Joe Torre 在這個點上卻也絕對是難辭其咎!就以 6 月 16 日的 lineup card 來看:

OrderNamePosition
1J. Pierre7
2L. Maza4
3B. DeWitt5
4R. MartinDH
5J. Loney3
6M. Kemp8
7A. Ethier9
8A. Berroa6
9D. Ardoin2

個人看到的是:
  • 用兩個自動出局數和一個從 5 月中以來 OPS 狂降 160 points 的傢伙打前 3 棒,這是一個不想得分的 lineup。

  • 有了 DH,卻還是 4 個自動出局數?

  • 同時用上兩個捕手的 lineup 在急緊狀況發生時是很危險的。

  • Worse,其中一個捕手打的是 DH,如果在捕手位置上做更替,Dodgers 就是被迫放棄 DH,萬一該役打入 extra-inning game,Tigers 可以繼續用 DH,Dodgers 就只能用 bench 上的 positional "replacement" 和對手互耗了。

第一、二點對 Torre 不太靈光的腦袋是難了點,所以不用太責怪他,個人也正在努力習慣他的無腦;但第三、四點則完全是身為一個 manager 最 fundamental 的教戰守則,Torre 屢次嚐試踏紅線不說,更絕的是該場比賽居然連第四點的錯誤都犯了 -- Torre 還真的在比賽中將 Martin 從 DH 換回了 C 而使得 Dodgers 喪失運用 DH 的權利。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因為 Clayton Kershaw 的先發,個人對於這樣的 lineup 通常的做法是把買來的 MLB.tv 當成對 MLB.com 的純贊助,只不過一支花了 120M 的球隊,呈獻給球迷看的 ... 居然是這種廢物點心!?

I'm so unhappy about Torre. I can't be no happy unless I'm blind deaf and dumb ...

Wednesday, June 11, 2008

A Great Piece about ... Chemistry

這回想談談 "Chemistry",在這裡姑且把它翻為 "氣勢" 好了。

長久以來,球隊的 "氣勢" 一直是不錯的棒球文章題材,像 LA Times 與 dodger.com 那群不入流的 columnists、甚至在台灣 YESpn 的某球評 ... etc 都愛引用它來做文章。這其中最讓個人不解的就是:這些人不吸收新的棒球知識、看不懂數字、分不清 RPG 3.5 與 4.7 的差別也就算了,但連 "氣勢" 這種小學生邏輯就能推翻的謬論,實在不該被 touch 到才對。很簡單的道理:

  • 赢球的球隊沒有氣勢問題,而球隊只要能赢球,氣勢好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 輸球的 ... 如果是大市場球隊,那就有氣勢問題;反之則沒有氣勢問題。

礙於本身文采不彰,實在無力對 "氣勢" 去多做文章,後來無意間發現了下面這個連結:

Evaluating Chemistry

它是 5 月 19 日寫成的,換句話說已經在個人的草稿匣壓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個人挑了幾小段拿出來做了小小的翻譯,不過個人的英文能力有問號,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撿原文的部份來看較好。

If it's how a team came together, or fell apart, something you can only see and use in an after-the-fact explanation, then it's a story, not an effect.

如果氣勢可以左右一支球隊的凝聚或慘跌、卻又只能用事後的解釋來觀察或引用,那麼它就只是一個故事,而不造成影響。

這和 07 年季末 Dodgers 發生 Kent 與小夥子們的衝突時 Grady Little 的處理態度有點相近,Little 認為那次的事件是 cause,不是 effect,而 cause 就是 "The Dodgers were not winning"。

But in a more general sense, teams do make these choices: when teams weigh a player who can contribute X and could be replaced by a cardboard cutout for interviews against one who offers 75% of that contribution but comes with a reputation as a hard worker and good teammate, this is the choice they make, over and over.

用更一般的說法,球隊總是一直在兩種球員間做選擇:其一是可以貢獻 X 但卻不擅公關;其二則只能貢獻 75% X 但被眾人認知為是位努力家以及好隊友。

大家也許知道 Juan Pierre 是目前的 Dodgers 裡練習態度最積極的球員,這很可能就是這雙腿能獲得大多數 (笨蛋) managers 或 (笨蛋) GMs 青睞的原因。

某種程度上,manager 就有點像場上的皇帝一樣,誰要上或要下都只在一念之間,而如果 manager 不能用人唯才而是挑幾個喜歡的人來用,就永遠不會是個好的 manager。我們若是再以球員的 "人格問題" 來替 manager 錯誤的調兵遣將護航 ... 根本毫無道理。

Compare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omponents of chemistry though to any other metric, and we quickly see that chemistry's effects, if they exist, are pretty limited.
- Is it better to have an offense that walks more, or that plays louder music after wins?
- Is it better to have a pitching staff that strikes out more hitters, or a team that includes two clubhouse leaders and at least one clubhouse jokester?
- Is it better to have a defense that makes more outs on balls put into play, or one that goes out to dinner together after games?

如果拿 "氣勢" 的條件與成份與其它數據做比較,我們很快的就能發現即便氣勢有其影響力,也是相當微小的:
-- 進攻時究竟擁有較多的保送較好、還是在獲勝後把音樂開得很大聲較好?
-- 究竟是擁有一個很會 K 人的投手陣較好、還是一支擁有兩位 clubhouse 頭目以及至少一位的 clubhous 開心果要好?
-- 究竟是一支可轉換較多被 put into play 的球為出局數較好?還是賽後大家一起去吃晚餐較好?

這裡的最後一段也曾經是 Joe Torre 的 quote:

You don't have to go out to dinner all the time together!

There's no better example of this than the 2004 Mariners. The organization believed that they needed more veteran leadership and brought in Scott Spiezio, known as a huge work-ethic and makeup guy, to replace Jeff Cirillo, who had a terrible time here and was fingered as a clubhouse problem. They signed Rich Aurilia, also a good clubhouse guy with playoff experience. Ron Villone and Mike Myers for veteran left-handedness in the pen. Raul Ibanez signed as a free agent from Kansas City where he had a great reputation as a clubhouse presence and community leader. Eddie Guardado had a huge reputation as a great teammate and professional who kept everyone loose.

沒有比 2004 年的水手隊更合適的例子,他們相信球隊需要較多經驗豐富的老火車頭而選擇了 Scott Spiezio -- 一位被視為個性上十分敬業的傢伙來取代 Jeff Cirillo -- 一度打得很爛而且還被指名為 clubhouse 問題人物;水手也簽下 Rich Aurilla -- 一位擁有季後賽經驗的 clubhouse 大好人;還有 Ron Villone 與 Mike Myers 兩位資深的牛棚左投手;於自由球員市場從 Kansas City 手中搶下的 Raul Ibanez 更是不論在 clubhouse 或公開場合的應對都有很高的評價;Eddi Guardado 則是一直是位讓大家能放鬆心情的好隊友。

And they already had Dan Wilson, a clubhouse good guy, and Mark McLemore, a long-time veteran leader, a scrappy local boy with dirt on his uniform in Willie Bloomquist, and the steady presence of Edgar Martinez. They dumped Carlos Guillen, who the organization felt was a bad influence on other players.

他們還有 Dan Wilson -- clubhouse 裡的好好先生;Mark McLemore -- 長久以來被視為經驗豐富的領袖;Willie Bloomquist -- 球衣上總是沾滿了泥巴的本地男孩 以及像 Edgar Martinez 這麼可靠的存在。他們捨棄了高層認為對其他球員造成不良影響的 Carlos Guillen。

It was a club overflowing with chemistry. If ever there was a team specifically constructed to maximize its raw chemistry and be better in total than on paper, it was the 2004 Mariners.

這是支充滿了氣勢的球隊。如果說要選出一支曾經致力將球隊氣勢徹底最大化而非僅止於紙上談兵的球隊,那就是 04 年的 Mariners。

It went 63-99.
他們的戰績是 63 勝 99 敗。

Mariners 的事個人比較不能置喙,那並不在個人熟悉的範圍。雖然 Bavasi 是眾所周知的蠢 GM,不過他買進上述這些球員的原因 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具有 great personality?或許只有真正的 Mariner Fans 才曉得。

If a team can make that many moves to bring in great chemistry and leadership guys – and all of those moves were considered great clubhouse moves at the time – and fail on the field so spectacularly, does it make sense to consider chemisty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building a team?.

如果說一支球隊為了增進團隊和諧而帶進了一票有助球隊氣勢的火車頭角色 -- 每一個動作在當時都被視為是好手段 -- 換回的卻是戰績上不可思議的挫敗,那麼將氣勢視為建隊的重要因子有什麼意義嗎?

也因此,個人一再強調的是:"Chemistry" 只是那些作家在球隊贏球之後拿來充版面的殺手鐧,說穿了,chemistry 是產物,不是原因。

I've had this argument over and over, and it always runs like this:
"You're discounting chemistry because you can’t see it, but that doesn’t mean it's not there."
"Yes. But it does mean that it can’t be that large, because then we'd see it."
"Just because you can't measure it doesn't mean it doesn't exist."
"Yes. But it does mean that it can't be that large, because then we'd be able to measure it."
(and so on, forever)

我不只一次的和別人爭論 (氣勢) 這件事,它的過程總是像這樣:
"因為看不到,所以你不把球隊的氣勢當回事,這不代表它是不存在的。"
"是的!但氣勢絕不該被賦予過度的重視,要不然我們一定能看到它的效果。"
"只因為你無法量化氣勢,不代表它不存在。"
"是的!但氣勢仍然沒有這麼重大的意義,否則我們一定得以量測它。"
(然後爭論便永無止境的繼續下去 ...)

這一段個人頗有感同身受之嘆 ...

I' ll borrow an analogy from Carl Sagan.

"I have a dragon in my backyard."
"You can't see it because it's invisible."
"You can't detect it using infrared sensors or anything else because it's magic."
"Its wings doesn't cause the grass to flatten because it's super-small."
"You can't feel the flames of its breath because it's so tiny the heat dissipates harmlessly."
"It's biting you right now but you can't feel the microscopic teeth."
"Do I have a dragon in my backyard or not?"

以下的推演源自 Carl Sagan。

我有條龍在我家後院。
你看不見牠因為他本來就不易被看見。
你無法用紅外線探測器或其它工具來偵測牠的存在,因為牠就像魔術一樣。
牠的翼並沒有把草地給壓平,因為牠實在很小。
你感覺不到牠呼吸時所呼出的火焰,因為它實在太小,很快就散掉所以不會造成傷害。
牠現在正在咬你,但你感覺不出來因為牠的牙齒小到微不足道。
那麼我家的後院究竟有沒有條龍呢?

我不很清楚 Carl Sagan 的底,他應該是位知名的天文學家吧?個人之所以聽過這個名字是在 Peanuts 系列的漫畫裡,Charles Brown 的妹妺 (Sally?) 拿他老哥和 Sagan 相比時所看到的。

對於相信像 "chemistry" 或 "氣勢" 這種虛無飄渺的零和擋箭牌的朋友,I feel so sorry for you ...

※※※※※※※※

6 月 10 日,我國的 Hu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 ML Service 後被降回 minor,換回來的是讓 Dodger fans 以為已經人間蒸發的 Andy LaRoche。

Andy 的 plate discipline 是沒有問題的,在 triple-A 那段被冷凍的時間,Andy 的 BB% 超過 20%,以一支在 Vegas 的球隊而言,這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耐心!但相對於 Andy 僅僅 15% 的 LD% -- 代表他將球擊成安打都有點小問題 -- 對那些無腦的 old school managers 而言卻反而會要了他的命,希望這回 Andy 的 called-up 除了 BB% 的維持,也能帶點 BABIP 的魔術。

講到 Andy 原本的守備位置 3B,BBWAA 的 Ken Rosenthal 在上週六 (06/07) 的 Fox 全國聯播裡提到 Dodgers 的 youngsters 裡唯一準備好的人是 Blake DeWitt!?這種 comment 真讓人完全接不上話 ...

Rosenthal -- 這位個人一向不太喜歡的作家 -- 大概忘了自 5 月 19 日起至今 (06/10),DeWitt 的 OPS 已經下修了超過 100 points,而官網的 Ken Gurnick 更是以 "網派" 的方式認為 DeWitt 的 starting 3B 位置已經坐穩?Andy 還會變成 trading block?

以 sabermetrics 的角度來看,一位打者的如果沒有累積超過 2200 PAs,要用數字來評價他將是相當不 solid 的,但因為我們比大多數作家和記者都聰明很多,在這一點上就姑且原諒 Rosenthal 和 Gurnick 的無知。

簡單的說,DeWitt 先前的成績很可能就是處於 "bats over his head" 的狀態,那麼就算 DeWitt 立刻被 Andy 所取代,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惜,只不過這不容易發生。事實上 Andy 想在 08 年得到穩定出賽的機會也不高,以 Dodgers 的 management 的智商 來衡量,未來的 INF 除了 SS 以外,大概都不難看到 Andy occasionally 的客串。

至於 Hu 的 optioned down ... 怎麼說呢?至少這個 Blog 的主人並不具有太強烈的民族意識,不過儘管 Hu 打出來的成績並不理想,還是想為他說幾句話。

Hu 的打擊問題和他在 07 年眼睛開過刀與否大概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 Hu 從 Double-A 到 07 年短暫的 ML stint 裡,BB% 從 8% 一路跌到 0%,要懷疑 Hu 的打擊成績有水 ... 早該在 07 年就開始懷疑,而不是現在。

從 Hu 08 年上到 opening day roster 到他被 optioned 為止,個人從不是以先發球員的水準來評量他的,Hu 原本就只是 replacement、是湊人數用的,在這個前提下如果 Hu 能打出水準 -- 像本季的 Blake DeWitt 那樣,那是 Dodgers 賺到;如果打不好,球隊就概括承受,畢竟總不能讓 SS 這個位子沒人站。

而我們看看取代 Hu 的 Angel Berroa 以及還留在 ML 的 Luis Maza,不僅打擊不佳,年紀也大,更不在 (也不可能在) Dodgers 未來的規劃裡,但 Ned Colletti 這白痴非得要花了錢、看到球隊平均年齡上昇,晚上大概才不需要安眠藥 ...

有人認為 Hu 應該回 minor 去恢復信心,對此個人倒是持保留的態度。這麼說好了:Major 和 Minor 的磨鍊機會給 Hu 自己選,他會選哪一個?個人不相信他會選後者。

說穿了,在 Furcal 受傷後,如果不是有比 Hu 好很多的 middle INF 來取代他,每一場比賽的 SS 都應該優先考慮 Hu,而現在被 Berroa 和 Maza 這兩個垃圾搶走磨鍊的機會,難不成身為 fans 的我們和 Hu 都應該心存感激?

Plus,在 08 年開季以前,Hu 可是名列 Dodgers 的 prospects Top 10 的,現在交易價值已經下滑,而 Hu 的 optioned 又不讓人覺得是出自不可抗力的話,坦白講,這真的一點都不聰明。

如果這裡有任何的 Fans 懷疑 Dodgers 為什麼總是打不好,答案就是兩個字:英文叫 "Ned Colletti";中文叫 "白痴"。

Monday, June 02, 2008

Tough Road Trip, Win Drought

不曉得 Dodger fans 如何看待 5 月 26 日 ~ 6 月 1 日間的 7-game road trip?

在開始這次的 road trip 之前,個人曾經 review 了一下 Dodgers 的 schedule,整個 trip 的開端就很惱人:Dodgers 必須在 5 月 25 日 PT 1630 結束比賽後立即打包前往 Chicago,保守的估計抵達後 check in 下蹋處的時間可能是同日的 CT 2330 甚至更晚,然後 5 月 26 日的 CT 1320 又要比賽 -- 對上最近打得很起勁的 Cubs。

在 Wrigley Field 的 3-game 之後,Dodgers 還要到 NY 對 Mets 做一次 4-game series,要命的是 6 月 1 日的 Sunday game 很不幸的被 ESPN 選為 Sunday Night Baseball (Plus Johan Santana would start for the Mets ...) ,所以 1 日的比賽結束後可能已經超過 ET 2330。接下來趕回 LA,預估抵達的時間可能是 6 月 2 日的 PT 0330 (or later),然後同日的 PT 1910 於自家出戰來訪的 Rockies ...

也因此,在 Dodgers 開始這次的 road trip 以前,6 月 1 日晚間對上 Santana 的那一場比賽其實已經被個人劃掉!也就是說個人對這次的 7-game road trip 的期望是 "如果能打出 3-4,那麼 Dodgers 其實已經賺到"!BTW,08 年球季到目前為止的 Home Field Advantage 也有點不尋常,截至目前為止,30 支球隊在 home field 的總和 WPCT 近 .570 -- 雖然這只是一個現象。

而最終 Dodgers 只拿到了 1-6 的成績,就算他們的對手 -- Cubs & Mets 在 08 年都做足了 "內弁慶",這個結果相信任誰來看都不會覺得滿意。



Without Furcal

在 Rafael Furcal 在 5 月 5 日離開 daily lineup 之前,Dodgers 在 32-game 裡一共拿下 172 分,RPG 大約是 5.30;而自 5 月 6 日到 6 月 1 日為止的 RPG (24-game) 則是可憐的 3.21,以 NL 08 年 4.62 的 RPG 來看,Dodgers 在失去 Furcal 的 24-game 裡大概只有 .324 的 WPCT (by applying Pythagorean Formula with power = 2),換算起來是 8-16 的戰績,與實際的 9-15 其實差不了太多。

個人不曉得差一個 Furcal 是不是真的會差這麼多,但這方面也的確比較難針對任何人去 pointing finger,所以我們曉得 Dodgers 會這麼難贏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比較奇怪的是 Pierre,他幾乎擔任了一整個 5 月的 lead-off hitter,本季交出 .281/.351/.317 的 line 仍然與他的 career OPS .720 相去甚遠,如果說他災難般的 07 年只是一時低潮,08 年他也該多少反彈一下吧?Pierre 的年紀根本就還不到衰退的時候才對 ...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拿來質疑 Andruw Jones 與 Nomar Garciaparra,我能想到這 3 個人的一個共通點就是:Free Swinger


Kent Is Acting His Age

個人連續兩年在某雜誌的附錄給予 Kent 的評語都是:Kent 的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被年齡追上,結果也連續兩年都沒有被採用,不過該來的,跑也跑不掉。

或許 Pierre、Andruw 以及 Nomar 的表現相對於他們的年齡在某種程度上是異常,但 Kent 的表現可是一點都不異常。08 年的 Kent 老先生到 6 月 1 日為止僅僅交出 .244/.289/.381 的成績,比起 07 年 .875 的 OPS 狂跌了 200-point 以上。話說回來,用這樣的 Kent 打 No.3 對目前的 Dodgers 來說可能還算是一個不錯的 idea,反正前面已經有 Pierre 和 Maza (Who?) 幫忙攢出局數,直接把每場比賽的 Top 1st 或 Bottom 1st 讓出去豈不是更乾脆?

不過 management 可能也已經注意到 Kent 的問題,因此讓還在 Vegas,已經確定 09 年 out of option 的 Andy LaRoche 開始練 2B 的守備位置。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LaRoche 在 amateur 時代的守備位置是 SS,要他換到 2B 應該也是適應一下就好,畢竟 1) 沒有天生的 2B,只有做不成 SS 的球員轉到 2B 2) LaRoche 的守備要比 Kent 差大概也很難 ...

附帶一提,LaRoche 最近在 Vegas 這個打者天堂倒是交出了近 27% 的恐怖 BB%,如果大家不曉得這有多誇張,不妨想想:像 Jason Giambi 這種單季會選出 3 位數 BB 的人,其 BB% 大約是 16% ~ 17%。

看來 LaRoche 對於 triple-A 投手的投球,已經是 "連縫線都看得一清二楚" 了,繼續把他放在 Vegas 不曉得還有什麼好處 ...



Best Decision, Worst Result

我們曾提過 hit-and-run 是 "最不可取" 的戰術,它不僅破壞球員的選球機會,也破壞球員的 stroke,同時還有很大的機會增加球員的 strike count。因此如果非要執行 hit-and-run,最好的條件是 at bat 的打者 1) 打擊不值得期待 2) 是一個 contact hitter。這麼一來,或許可以小賭一下,搞不好擊出去的球會像長了眼睛一樣穿出內野防線。

在與 Mets 的 4-game series 的第 3 戰,Joe 'clueless' Torre 就有一個很不錯的 hit-and-run decision,時間是 Top 2nd,lead-off 的 No.7 hitter Blake DeWitt 上壘後,Torre 讓 No.8 -- .243/.300/.324 -- 的 Luis Maza (who?) 執行了 hit-and-run,你可以發現這個 hit-and-run 的下達時機與人選都是最好的。

Maza (who?) 在 hit-and-run 下達後所擊出的高彈跳球其實眼看著就要彈到中外野,卻被身高 6-7 的 Prefrey 擋了一下,然後被 Jose Reyes 於二壘壘包後方輕鬆接到,促成一個 1-6-3 的 DP。

It's totally bad luck!


A Good Arm Is Not for Moping-up

這個副標題要送給 Torre。

Torre 應該曉得 Kuo 在他不算長的 ML service time 裡基本上是 Mets 的 nemesis!總計 Kuo 在生涯面對 Mets 的 26 局裡交出了 26/6 的 K/BB、沒有挨 long ball 以及 .35 的 RA。這種數字雖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 old school managers 對此術向來是深信不疑。

個人始終相信 Torre 會拿 split stats 做依據,也因此在對 Mets 的 4-game series 開打前,個人猜測 Kuo 最有可能出場的日子應該是在 game-2 與 Clayton Kershaw 聯手出擊,畢竟 Kershaw 只有一場 "還不差" 的投球,有很大的機會他在場上可能撐不了太久。

只不過事情卻完全不是那樣:Joe Torre 在 首役 3-run behind 時用上了 Kuo,他沒失分;然後在 game-4 於 5-run behind 時再度用上了 Kuo,他也沒有失分。當然,沒失分是好事 (少了些 SO 則是怪事 ...),但這種 mop-up 的工作用上 Kuo 來做的話也的確是奢侈了點。或許 Torre 的調度本來就沒有章法,全憑感覺做下一步的決定 (Then why not the Dodgers hire a monkey as their manager?)。

我想我們也不需要從對於 Kuo 的調度來推敲 Torre 的想法,畢竟到目前為止,Torre 看起來也真的也沒什麼想法。



We Don't Have to Find a Reason for Everything

在個人的感覺裡,傳統關於 RP 的 count statistics (累計型數據) BS (Blown Save) 的參考價值比起 Hold 或 Save 是要高一點的!這是因為 BS 較少雖不一定代表是好事,但一旦 BS 多了,要說是好事怕也不容易,至於 Hold 和 Save ... 大概只能是給 RP 的 agent 去騙不懂數字的笨 GMs。

所以當 Big-X (Johnathan Broxton) -- the 8th-inning man -- 以及 Saito -- the closer -- 在 8 天內 committed 了 4 個 BS (Blown Save),這肯定是很壞很壞的事。可以說如果這在最近這一波 road trip 裡的 3 個 BS 如果都能免去,那麼 Dodgers 拿下的成績很可能會是 4-3 而不是難堪的 1-6。

先從 Big-X 看起,個人其實多少在這個 Blog 裡有點出 Big-X 於 07 年有被過度使用的疑慮,有 290 磅的體重不代表可以一季出賽 82 IPs,當初 Eric Gagne 進場大修前的 02 ~ 04 年也有過 82+ IPs 的 hat trick (同期間 MLB 所有的 closer 沒有人投得比他多),雖然這未必是造成 Gagne 掛點的主因,但要說這不是個原因也不容易。

即便如此,Big-X 到 08 年 6 月 1 日為止,他的 stuff 與 07 年相比其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帳面上的數字不太好看:

YearIPKBBHRFIPERA
0782.0992562.732.85
0823.231922.744.94

這裡有兩件事必須說明:其一,Big-X 的投球局數不算多,他的 FIP 的並沒有很好的 reliability;其二,08 年到目前為止能維持與 07 年相近的 FIP 的原因在於 SO 與 BB 的比例皆微幅上昇造成 break even。

換句話說,Big-X 在 08 年雖然 K 得多,但也給了對手較多的上壘機會,如果這個時候老天爺 "扯了他的後腿",那麼 Big-X 將很容易陷入災難。I guess you all realize what I mean: Big-X 在 08 年的 BABIP 是 .370,雖然不像 CBill 在季初時那種將近 .500 的慘況,但相較於 league average 的 .290,還是多出了近 100-point。

不過個人並不想把 BABIP 當成 Big-X struggle 的答案,畢竟 BABIP RTTM (Regress Toward The Mean) 的理論 applied 在 SP 的身上會比較可靠,如果大家還記得 06 年的 Danys Baez,他老兄就是到了 5、6 月時 BABIP 突然狂竄到 .500+,之後到被交易前都很難降到應有的水平。

比較安全的說法是 Big-X 的 stuff "似乎" 沒有下降。

談到 Saito 大叔,坦白說他在 06 年的 stuff 相當讓個人驚豔;07 年很明顯的在 SO 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只是 ERA 不昇反降,這很可能又和 BABIP 的作祟脫不了關係:

YearK/9BB/9HR/9BABIPFIPERA
0612.292.640.34.2831.872.07
0710.911.820.70.2132.571.40
0810.273.040.38.3002.401.90

因此個人認為:

In 2006, Saito's stuff surprised me; in 2007, Saito's number surprised me; this season, his contract surprised me, but only a little bit.

大叔本季在關鍵時刻的表現似乎也受到了 BABIP 的影響,但無論如何,SO 的維持仍然將左右 Saito 本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