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1, 2008

A Great Piece about ... Chemistry

這回想談談 "Chemistry",在這裡姑且把它翻為 "氣勢" 好了。

長久以來,球隊的 "氣勢" 一直是不錯的棒球文章題材,像 LA Times 與 dodger.com 那群不入流的 columnists、甚至在台灣 YESpn 的某球評 ... etc 都愛引用它來做文章。這其中最讓個人不解的就是:這些人不吸收新的棒球知識、看不懂數字、分不清 RPG 3.5 與 4.7 的差別也就算了,但連 "氣勢" 這種小學生邏輯就能推翻的謬論,實在不該被 touch 到才對。很簡單的道理:

  • 赢球的球隊沒有氣勢問題,而球隊只要能赢球,氣勢好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 輸球的 ... 如果是大市場球隊,那就有氣勢問題;反之則沒有氣勢問題。

礙於本身文采不彰,實在無力對 "氣勢" 去多做文章,後來無意間發現了下面這個連結:

Evaluating Chemistry

它是 5 月 19 日寫成的,換句話說已經在個人的草稿匣壓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個人挑了幾小段拿出來做了小小的翻譯,不過個人的英文能力有問號,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撿原文的部份來看較好。

If it's how a team came together, or fell apart, something you can only see and use in an after-the-fact explanation, then it's a story, not an effect.

如果氣勢可以左右一支球隊的凝聚或慘跌、卻又只能用事後的解釋來觀察或引用,那麼它就只是一個故事,而不造成影響。

這和 07 年季末 Dodgers 發生 Kent 與小夥子們的衝突時 Grady Little 的處理態度有點相近,Little 認為那次的事件是 cause,不是 effect,而 cause 就是 "The Dodgers were not winning"。

But in a more general sense, teams do make these choices: when teams weigh a player who can contribute X and could be replaced by a cardboard cutout for interviews against one who offers 75% of that contribution but comes with a reputation as a hard worker and good teammate, this is the choice they make, over and over.

用更一般的說法,球隊總是一直在兩種球員間做選擇:其一是可以貢獻 X 但卻不擅公關;其二則只能貢獻 75% X 但被眾人認知為是位努力家以及好隊友。

大家也許知道 Juan Pierre 是目前的 Dodgers 裡練習態度最積極的球員,這很可能就是這雙腿能獲得大多數 (笨蛋) managers 或 (笨蛋) GMs 青睞的原因。

某種程度上,manager 就有點像場上的皇帝一樣,誰要上或要下都只在一念之間,而如果 manager 不能用人唯才而是挑幾個喜歡的人來用,就永遠不會是個好的 manager。我們若是再以球員的 "人格問題" 來替 manager 錯誤的調兵遣將護航 ... 根本毫無道理。

Compare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omponents of chemistry though to any other metric, and we quickly see that chemistry's effects, if they exist, are pretty limited.
- Is it better to have an offense that walks more, or that plays louder music after wins?
- Is it better to have a pitching staff that strikes out more hitters, or a team that includes two clubhouse leaders and at least one clubhouse jokester?
- Is it better to have a defense that makes more outs on balls put into play, or one that goes out to dinner together after games?

如果拿 "氣勢" 的條件與成份與其它數據做比較,我們很快的就能發現即便氣勢有其影響力,也是相當微小的:
-- 進攻時究竟擁有較多的保送較好、還是在獲勝後把音樂開得很大聲較好?
-- 究竟是擁有一個很會 K 人的投手陣較好、還是一支擁有兩位 clubhouse 頭目以及至少一位的 clubhous 開心果要好?
-- 究竟是一支可轉換較多被 put into play 的球為出局數較好?還是賽後大家一起去吃晚餐較好?

這裡的最後一段也曾經是 Joe Torre 的 quote:

You don't have to go out to dinner all the time together!

There's no better example of this than the 2004 Mariners. The organization believed that they needed more veteran leadership and brought in Scott Spiezio, known as a huge work-ethic and makeup guy, to replace Jeff Cirillo, who had a terrible time here and was fingered as a clubhouse problem. They signed Rich Aurilia, also a good clubhouse guy with playoff experience. Ron Villone and Mike Myers for veteran left-handedness in the pen. Raul Ibanez signed as a free agent from Kansas City where he had a great reputation as a clubhouse presence and community leader. Eddie Guardado had a huge reputation as a great teammate and professional who kept everyone loose.

沒有比 2004 年的水手隊更合適的例子,他們相信球隊需要較多經驗豐富的老火車頭而選擇了 Scott Spiezio -- 一位被視為個性上十分敬業的傢伙來取代 Jeff Cirillo -- 一度打得很爛而且還被指名為 clubhouse 問題人物;水手也簽下 Rich Aurilla -- 一位擁有季後賽經驗的 clubhouse 大好人;還有 Ron Villone 與 Mike Myers 兩位資深的牛棚左投手;於自由球員市場從 Kansas City 手中搶下的 Raul Ibanez 更是不論在 clubhouse 或公開場合的應對都有很高的評價;Eddi Guardado 則是一直是位讓大家能放鬆心情的好隊友。

And they already had Dan Wilson, a clubhouse good guy, and Mark McLemore, a long-time veteran leader, a scrappy local boy with dirt on his uniform in Willie Bloomquist, and the steady presence of Edgar Martinez. They dumped Carlos Guillen, who the organization felt was a bad influence on other players.

他們還有 Dan Wilson -- clubhouse 裡的好好先生;Mark McLemore -- 長久以來被視為經驗豐富的領袖;Willie Bloomquist -- 球衣上總是沾滿了泥巴的本地男孩 以及像 Edgar Martinez 這麼可靠的存在。他們捨棄了高層認為對其他球員造成不良影響的 Carlos Guillen。

It was a club overflowing with chemistry. If ever there was a team specifically constructed to maximize its raw chemistry and be better in total than on paper, it was the 2004 Mariners.

這是支充滿了氣勢的球隊。如果說要選出一支曾經致力將球隊氣勢徹底最大化而非僅止於紙上談兵的球隊,那就是 04 年的 Mariners。

It went 63-99.
他們的戰績是 63 勝 99 敗。

Mariners 的事個人比較不能置喙,那並不在個人熟悉的範圍。雖然 Bavasi 是眾所周知的蠢 GM,不過他買進上述這些球員的原因 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具有 great personality?或許只有真正的 Mariner Fans 才曉得。

If a team can make that many moves to bring in great chemistry and leadership guys – and all of those moves were considered great clubhouse moves at the time – and fail on the field so spectacularly, does it make sense to consider chemisty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building a team?.

如果說一支球隊為了增進團隊和諧而帶進了一票有助球隊氣勢的火車頭角色 -- 每一個動作在當時都被視為是好手段 -- 換回的卻是戰績上不可思議的挫敗,那麼將氣勢視為建隊的重要因子有什麼意義嗎?

也因此,個人一再強調的是:"Chemistry" 只是那些作家在球隊贏球之後拿來充版面的殺手鐧,說穿了,chemistry 是產物,不是原因。

I've had this argument over and over, and it always runs like this:
"You're discounting chemistry because you can’t see it, but that doesn’t mean it's not there."
"Yes. But it does mean that it can’t be that large, because then we'd see it."
"Just because you can't measure it doesn't mean it doesn't exist."
"Yes. But it does mean that it can't be that large, because then we'd be able to measure it."
(and so on, forever)

我不只一次的和別人爭論 (氣勢) 這件事,它的過程總是像這樣:
"因為看不到,所以你不把球隊的氣勢當回事,這不代表它是不存在的。"
"是的!但氣勢絕不該被賦予過度的重視,要不然我們一定能看到它的效果。"
"只因為你無法量化氣勢,不代表它不存在。"
"是的!但氣勢仍然沒有這麼重大的意義,否則我們一定得以量測它。"
(然後爭論便永無止境的繼續下去 ...)

這一段個人頗有感同身受之嘆 ...

I' ll borrow an analogy from Carl Sagan.

"I have a dragon in my backyard."
"You can't see it because it's invisible."
"You can't detect it using infrared sensors or anything else because it's magic."
"Its wings doesn't cause the grass to flatten because it's super-small."
"You can't feel the flames of its breath because it's so tiny the heat dissipates harmlessly."
"It's biting you right now but you can't feel the microscopic teeth."
"Do I have a dragon in my backyard or not?"

以下的推演源自 Carl Sagan。

我有條龍在我家後院。
你看不見牠因為他本來就不易被看見。
你無法用紅外線探測器或其它工具來偵測牠的存在,因為牠就像魔術一樣。
牠的翼並沒有把草地給壓平,因為牠實在很小。
你感覺不到牠呼吸時所呼出的火焰,因為它實在太小,很快就散掉所以不會造成傷害。
牠現在正在咬你,但你感覺不出來因為牠的牙齒小到微不足道。
那麼我家的後院究竟有沒有條龍呢?

我不很清楚 Carl Sagan 的底,他應該是位知名的天文學家吧?個人之所以聽過這個名字是在 Peanuts 系列的漫畫裡,Charles Brown 的妹妺 (Sally?) 拿他老哥和 Sagan 相比時所看到的。

對於相信像 "chemistry" 或 "氣勢" 這種虛無飄渺的零和擋箭牌的朋友,I feel so sorry for you ...

※※※※※※※※

6 月 10 日,我國的 Hu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 ML Service 後被降回 minor,換回來的是讓 Dodger fans 以為已經人間蒸發的 Andy LaRoche。

Andy 的 plate discipline 是沒有問題的,在 triple-A 那段被冷凍的時間,Andy 的 BB% 超過 20%,以一支在 Vegas 的球隊而言,這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耐心!但相對於 Andy 僅僅 15% 的 LD% -- 代表他將球擊成安打都有點小問題 -- 對那些無腦的 old school managers 而言卻反而會要了他的命,希望這回 Andy 的 called-up 除了 BB% 的維持,也能帶點 BABIP 的魔術。

講到 Andy 原本的守備位置 3B,BBWAA 的 Ken Rosenthal 在上週六 (06/07) 的 Fox 全國聯播裡提到 Dodgers 的 youngsters 裡唯一準備好的人是 Blake DeWitt!?這種 comment 真讓人完全接不上話 ...

Rosenthal -- 這位個人一向不太喜歡的作家 -- 大概忘了自 5 月 19 日起至今 (06/10),DeWitt 的 OPS 已經下修了超過 100 points,而官網的 Ken Gurnick 更是以 "網派" 的方式認為 DeWitt 的 starting 3B 位置已經坐穩?Andy 還會變成 trading block?

以 sabermetrics 的角度來看,一位打者的如果沒有累積超過 2200 PAs,要用數字來評價他將是相當不 solid 的,但因為我們比大多數作家和記者都聰明很多,在這一點上就姑且原諒 Rosenthal 和 Gurnick 的無知。

簡單的說,DeWitt 先前的成績很可能就是處於 "bats over his head" 的狀態,那麼就算 DeWitt 立刻被 Andy 所取代,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惜,只不過這不容易發生。事實上 Andy 想在 08 年得到穩定出賽的機會也不高,以 Dodgers 的 management 的智商 來衡量,未來的 INF 除了 SS 以外,大概都不難看到 Andy occasionally 的客串。

至於 Hu 的 optioned down ... 怎麼說呢?至少這個 Blog 的主人並不具有太強烈的民族意識,不過儘管 Hu 打出來的成績並不理想,還是想為他說幾句話。

Hu 的打擊問題和他在 07 年眼睛開過刀與否大概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 Hu 從 Double-A 到 07 年短暫的 ML stint 裡,BB% 從 8% 一路跌到 0%,要懷疑 Hu 的打擊成績有水 ... 早該在 07 年就開始懷疑,而不是現在。

從 Hu 08 年上到 opening day roster 到他被 optioned 為止,個人從不是以先發球員的水準來評量他的,Hu 原本就只是 replacement、是湊人數用的,在這個前提下如果 Hu 能打出水準 -- 像本季的 Blake DeWitt 那樣,那是 Dodgers 賺到;如果打不好,球隊就概括承受,畢竟總不能讓 SS 這個位子沒人站。

而我們看看取代 Hu 的 Angel Berroa 以及還留在 ML 的 Luis Maza,不僅打擊不佳,年紀也大,更不在 (也不可能在) Dodgers 未來的規劃裡,但 Ned Colletti 這白痴非得要花了錢、看到球隊平均年齡上昇,晚上大概才不需要安眠藥 ...

有人認為 Hu 應該回 minor 去恢復信心,對此個人倒是持保留的態度。這麼說好了:Major 和 Minor 的磨鍊機會給 Hu 自己選,他會選哪一個?個人不相信他會選後者。

說穿了,在 Furcal 受傷後,如果不是有比 Hu 好很多的 middle INF 來取代他,每一場比賽的 SS 都應該優先考慮 Hu,而現在被 Berroa 和 Maza 這兩個垃圾搶走磨鍊的機會,難不成身為 fans 的我們和 Hu 都應該心存感激?

Plus,在 08 年開季以前,Hu 可是名列 Dodgers 的 prospects Top 10 的,現在交易價值已經下滑,而 Hu 的 optioned 又不讓人覺得是出自不可抗力的話,坦白講,這真的一點都不聰明。

如果這裡有任何的 Fans 懷疑 Dodgers 為什麼總是打不好,答案就是兩個字:英文叫 "Ned Colletti";中文叫 "白痴"。

17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總覺得"氣氛"比較貼切。氣勢好像在講winning streak或是強隊的感覺。比方"Those guys just keep winning; nobody could stop them right now."這樣的隊伍會讓人覺得相當有氣勢,擋都擋不住。然後這款隊伍通常會得到如下評論:"They did everything well. They are winning right now. They have great chemistry on/off the field."一切大好。ㄎㄎ

話說回來,政通不免還是需要人和。終究還是取捨(或說界線要畫在哪裡)的問題吧。當然,像ㄎㄌㄊ這款到底自己在幹嘛都未必曉得的人(這時點找履歷上有過新人王資歷而且好像還不便宜的人來到底要做啥?),不管政通還是人和,好像都沒啥好期待的惹。ㄎㄎ

現在還有分區第二耶。今年又要死纏爛打、歹戲拖棚,九月第二週含淚退出外卡爭奪行列了,浪費一整季的出局數在proven veteran身上,然後新丁又都老了一歲嗎。ㄎㄎㄎ

Anonymous said...

投手要有霸氣的理論也是類似的道理吧
投球之前都應該吼個三聲,先嚇嚇打者

Starberry said...

The problem with things like chemistry is that.... you can't prove a negative....

Regardless.... Andy is playing tonight... I am excited!!! (Both as a Dodgers fan and a FB owner of both LaRoche brothers....)

Btw, where can I find park adj. factors for minor league ball parks? I know PCL is a good hitter's league... I know our Vegas park is a good hitter's park... but by how much?

Cheers,

Wilson

Billy said...

mori,

"community leader"雖然說是[社區領袖]但是應該意指在公眾場合有出頭的傢伙。像是里長呀, 常常參加家長會或是地方馬拉松的活動力呀。所以"熱心助人"可能比"公開場合的應對都有很高的評價"會更好。

還有, 是Charlie "Chuck" Brown, not "Charles Brown"。And you got Sally right.

I love the Peanuts!

Adam said...

數據頭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
感覺派感覺不出什麼東西...
這樣是要怎麼進步???

Billy said...

Adam,

數據派會認為自己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所以永遠不會認為自己是真理。

「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不是數據派。

數據派自己也不會大喊數據決定一切,因為我們雖然貼上他們「數據派」的標籤,SABRmetrics 也不過是另一種baseball research。

Baseball research最重要的是找出棒球原理如何運轉,球界每一處能評定出適當的價值。

建議您多念念Tom Tango, Bill James以及Dan Fox的文章,應該會有更深的體會。

Billy said...

我差點忘了DePodesta。他的blog也不錯。

竹板凳 said...

Joe Torre 加 Ned Colletti 是不是雪上加霜?

Morikawa said...

首先要感謝幾位先進對個人在英文方面的指教。個人的外語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的確有疑問的。不過個人也相信:如果只是把英文給貼上來,大概很多人也不會看,很不想使這麼有趣的一篇文章沒和大家分享到。

------

To Wilson,

If you need the current season minor league PF, visit here:

http://firstinning.com/pf/

Prior to this season, you may have to 'google' them out.

------

Ned Colletti 和他的老師 Brian Sabean 以及 Mariners 的 Bill Bavasi 可能是 ML GM 的 Big 'Dumb' Three,至於 Joe Torre,個人必須承認在球季開始前,個人極度的高估了 Torre 的智商。

現在的 Torre 已經讓個人有一種 "爛到不曉得該從哪裡開始檢討" 的挫折感!了。

Adam said...

我想樓上的不用把我貼上反數據頭的貼紙
球看這麼久玩這麼久了
我對統計數字的重要性一向都是抱持著正面態度
相信這也是熱愛棒球的人正常發展的一個面向
不過這篇文章讓我讀到濃濃的文人相輕的味道

數字的堆砌無法解釋球場上的一切
算式物理意義上的盲點往往沒有這麼容易被發現
反過來說
經驗的累積沒有了數字的佐證
也只是每個人腦中相互各異的一段回憶罷了

so, what's the point ?
I have no idea...
我也還在尋找這當中兩相結合的那個甜蜜點...

Morikawa said...

Adam,

要說數字的堆砌無法解釋球場上的一切,不如說球場上的 "一切" 本來就沒辦法用任何東西來解釋!決策者若希望 "計無不中" 本就是奢侈的行為,但正確的使用數字就可以指引正確的方向,僅止於 perception 的 old school 永遠不會瞭解這一點。

我比較奇怪的是 baseball 這項運動打了百年有餘,像一些傳統數據的年齡很可能都已經比中華民國還大了,如果沒有接收新知是可以被原諒的事,唯一的理由就是 baseball 本身是一項沒有進步的運動!但我們知道這不是事實。

提到 "文人相輕",其實這也沒什麼好 "相輕" 的,因為根不上時代的就是該被 "輕",在這個點上,個人可以高傲到一點歹勢的意思都不會有!畢竟沒有改變的笨蛋,年紀再大都是笨蛋。

不過如果你願意指正,個人也會接受,畢竟據住了 "專業的傲慢" 本非處世之道。

Billy said...

mori,

我看只有一兩個非關鍵字的翻譯不夠精確並不能代表什麼。也就是說,you did a fine job on this translation。很難找到比這更好的翻譯了。

adam,

我不認為我的中文造詣欠佳致使您會誤會我有貼「反XX」的標籤在您的言論上。

以就事論事的方向來看,我相信如果--if and only if--您只對表象完全滿足,而不需思索為何如此如此,那baseball research不會對您有意義。

以前在Hardball Time(?記憶不夠準)才是哪個媒體,有個文章講到sabermetrics到底帶給球迷什麼?「Open up the GM's checkbook」是其中之一。

Baseball research and sabermetrics alike促進我們更加了解運動以及職業運動的本質(不只在棒球,也有籃球以及足球的sabermetrics),我們也會更加appreciate各種美好的結果發生在球場內。

Anonymous said...

有,或沒有,或許應該說 chemistry 的問題留給 manager,而 GM 就做他該做的事。

不管有沒有,這東西無法量化,GMs 也不應該去煩惱、或說考量這問題。
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吧!

Adam said...

哈,mori大我可是很愛看你的文章的欸
我相信stat head對這項運動投注的心力是遠勝於一般球迷的
從不同的角度提供新的說法甚至辨正
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是因為棒球這項運動有太多可以量化的標準
相較於發展時間更長的足球運動,小老弟籃球運動
都沒有如同棒球運動一樣龐大的數據背景支撐
我自己也在體會這個中的趣味

不過這種存在於dugout中的chemistry
我不認為純只是拿來誆讀者的工具
至少對我們這種小假日球隊來說
在打的順跟打的不順中間
不得不相信這種東西真的會對球隊造成影響

Anonymous said...

我倒有個奇怪的想法,像籃球、足球之類,一次的進攻和防守不太可能獨立由一人完成,雖然棒球也同樣需要靠團隊贏球,但他每一次的進攻和防守的成敗幾乎是靠投手和打者兩個人的能力決定,把一場比賽拆開成一次又一次的投打對決就像是桌球、網球一樣是個人運動,個人運動不會有chemistry,不過棒球又確實是一個團隊運動,這或許是棒球的chemistry特別若有似無的原因……

J-Train said...

舉個自己的例子。

以前在高中時,是學校籃球校隊的第二隊,我們的默契好得不得了,大家都是好朋友,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打球,一起吃飯、一起hang out。

但在我12年級時,我們整個球季一場都沒贏,整季全敗。

沒有talent絕對無法贏球,不管chemistry多好也沒用,但chemistry確實是存在的,至少對我來說,以我自己參加不同球隊的經驗,確實是有差的。

所以我傾向於認同大胖兄的說法。

Morikawa said...

我個人倒是很喜歡 "施暴者" 的解釋,在這個點上,我個人的說法一向是 "棒球是一項離散 (discrete) 的運動" 或 "棒球是一連串的 state transition"。接下來個人就無法提供更多的說明。

但 "施暴者" 卻用很簡單的文字表達出個人無法講清楚的東西,這倒讓個人很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