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05, 2007

The Status "Kuo"

大約在兩、三個星期前,個人在這裡記下了兩件事:

  • Dodgers 在 All-Star Break 前的 20 連打很可能會用到 12 名投手的編制,為了空出一個 active roster spot,最好的選擇是 DFA Marlon Anderson。

  • 雖然 Tomko 與 Hendrickson 兩人在 07 年 QS/GS ratio 是 3/8 與 1/8、respectively,但 Little 不像是會給 Kuo 這麼寬的底限

Anderson 的事倒不能說個人猜得準,畢竟任誰來下注都會選擇讓他走路;至於 Kuo 的情況就有很大的轉還空間 (在我們還不知道 Kuo 有傷在 "手" 之前...) -- 尤其當得知替代 Kuo 的人是 Mark Hendrickson 的時候 -- 這樣的安排可以 work out 的機會恐怕不會太大 -- 在 7 月 4 日這個滿座的大日子用 former NBA baller 擔綱?Management 應該向全場 56000 名 Dodger fans 賠罪才是。

Kuo 這一回的 ML 之旅總共有 6 GS,拿下了 2 次 QS,相信造成壓死 Kuo 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對 Jays 與 Padres 的兩場大爆炸。帳面上來看,這樣的成績和 Tomko 或 Hendrickson 差不了好多,但如果我們用 這篇文章 裡的方法來計算 Kuo、Hendrickson 與 Tomko 的 Expected Wins,在 Pythagorean Formula with power 1.82 的情況下是這樣的:

NameGSIPRExp_Win
Kuo628.0242.75
Hendrickson843.0273.99
Tomko842.0323.57

看看這樣的數字,至少代表 Little 在兩個爛蘋果裡選了一個 "沒那麼爛" 的,總的說來,management 的確有理由把 Kuo 給 demoted to minor。

較為吊詭的地方在於 Tomko 和 Hendrickson 接手 rotation 是在球季初,也就是 trial-and-error 的時期 -- 一般說來球隊都還在磨合,勝負也還不那麼重要的時刻。而 Little 既然認為 Kuo 的經驗不足,運用季初的磨合期來增加他的經驗難道不會比較合適?現階段球季已進入中盤,在每場比賽越來越重要的當口,Kuo 被允許的犯錯空間會比較小也不是說不通的,這或許是 Little 僅給了 Kuo 6 次先發機會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如果 Kuo 表現欠佳,Little 可以歸因於他的經驗不足、控球不佳...blah blah blah...;如果 Kuo 表現優良,那 Little 就會成為 "伯樂"。由此看來在 Kuo 的這一點上,Little 是穩賺不賠的,這傢伙在做 PR 與維護自己的 reputation 上確實很有一套,個人也越來越覺得他在 03 年成為 "The Enemy of Boston" 一事真的是死有餘辜。

So, why trust a manager?

而根據官網在 7 月 4 日 (美國時間) 發佈的 消息 表示 Kuo 並沒有向 minor 報到,而是去做了手肘的檢查,雖然結果與他換了兩回的韌帶無關,但必須 shut down 約 7 ~ 10 天,也就是說,Kuo 這一回不再是 minor league demotion,而是下 DL 了。

Even though,這並不是值得慶賀的事!要知道 Kuo 在 07 年已經於 minor 登錄超過 20 天以上,這將耗掉他最後一個 option,所以現在的 Kuo 在 DL 或是在 Vegas 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同時,待在 DL 上最少也要停機 15 日,直到 rehab assignment 開始後才有機會再度站上投手丘,等於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樂觀的估計:Kuo 在 7 月 20 日之後才會開始練投,即便 8 月 1 日重登投手丘,離 minor 球季結束也就只有短短一個月而已了,累積個 4 ~ 5 場 GS 的 "經驗",歸隊恐怕也已經接近 9 月的 roster expanded 了吧?

也許投手的受傷是一種傳染病:在 Jason Schmidt 宣告報銷後,Kuo 跟進,接著 Randy Wolf (bursitis) 加入,唯一的左手牛 Joe Beimel (irregular heartbeat) 也趕搭上這班傷兵列車。All of a sudden,CBill (Chad Billingsley) 已經成為 Dodgers 的 No.3,現階段可能由 Eric Stults 與 D.J. Houlton 補上 Beimel 與 Wolf 的空缺,運氣好的話,我們還可以看到 double-A 的 Jonathan Meloan。

另一方面,投手的傷病情況可能會使前一陣子鬧過的一則 trading rumor 再度加溫:White Sox 的 Mark Buehrle 會否披上 Dodgers 的球衣?

Buehrle 並不是什麼 outstanding 的 SP,他的 TTO 大約可以和 Barry Zito 相提並論 -- neutral 的 SO 能力、solid command 以及挨 long ball 的小麻煩,bonus 則在於 Buehrle 是 LHP,以 06 年的價格來估算,Buehrle 在 07 年季末若投身 FA 市場,拿到一張 4-year 50M 的合約並不是太離譜的事 -- 這也會讓 Zito 那張大合約的 "蠢度" 提昇不少 -- Zito 和 Buehrle 怎麼樣也不會差到 3-year 78M。

White Sox 的 GM Ken Williams 原本想兜售 Buehrle,最近則抽身轉而和他的 agent 談 contract extension 的問題,可能的合約也是 4-year 50M 上下,不過 Buehrle 據說還要一個 NTC (不可交易條款)。

個人相信 Williams 並沒有完全放棄放出 Buehrle 的打算,如果對象是 Dodgers,他的目標很可能 -- 在 Andy La Roche 受傷的前提下 -- 是 Matt Kemp,或許再外加一個 pitching prospect。

個人並不很反對 Dodgers 將 Matt Kemp 放出對 Buehrle 做 1 對 1 交換的動作,前提是 Dodgers 能夠給予 Buehrle 適當的 contract extension 來防止他投入 FA 市場,如果換走 Kemp 的 Buehrle 只是在 LA 打半個球季的工,對 Dodgers 而言會不會是 short-term gain 還說不準,但 long-term lose 則是必然的。

2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要知道 Kuo 在 07 年已經於 minor 登錄超過 20 天以上,這將耗掉他最後一個 option,所以現在的 Kuo 在 DL 或是在 Vegas 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Billy said...

Anchor,

您可以去念morikawa 以前的文章:
http://npb.club.tw/viewtopic.php?t=18534

在「E. 15日與60日傷兵名單(15-day & 60-day disabled list)」一項內有詳細解說。

Billy said...

想請教morikawa 一個問題:

目前我嘗試土法煉鋼地整理日職的一些數據。最近的,想要換算有DH,屬於洋聯的羅德板凳打擊成績,為沒有DH的央聯(我是拿讀賣作比較),放在同一個水平上來比較。我換算用OBP以及BA。

無奈數學功力不夠,不知道有什麼算式可以用。要如何用最簡單的環境因素來換算DH的打擊成績差別呢?

順便請教:到底SABR是如何換算美聯DH成績為國聯的呢?

我過去的認知是,直接用兩聯盟交流戰所有先發投手以及DH的打擊成績,算進去聯盟各項打擊成績為誤差,得到各項成績的標準值。

然後,依打擊成績的標準值,調整有DH的球隊的成績,讓它變成沒有DH的成績,完成計算的結果。

Morikawa said...

最近比較忙,很抱歉。

Anchor,

意思是指就算現在的 Kuo 不是下放 minor 而是上 DL,也不會因此而讓他的 08 年有 option 可以用,所以沒差。

Dorasaga,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的是將一個有 DH 的 lineup 轉換為沒有 DH 的 lineup 會差幾分呢?亦或是你想找 DH 的 replacement level?

Anonymous said...

Too late, Buehrle已經和白襪簽下了四年56M的約了,這約好不好要過兩年才知道,但一般認為是低於市場價值的。

我以為Buehrle若成為FA應該會拿到約五年75M,原因很簡單,他原本就想要五年約,四年約算是給白襪的hometown discount,會不會有球隊願意給?如果他是FA市場最好的左投,冤大頭肯定有的。據說他新約的內容有一條款為若被交易,年薪提高為15M,且延長為五年(可能是option自動生效吧?),基本上就是五年73-74M。

Unknown said...

森川君:
閣下的RegionTwo關閉了是嗎? 閣下已經從おXく畢業了嗎 ^^ ?

球季已經結束了的球迷

壇上大和 said...

一個月沒更新這種情況很常見吧...。
講倒了...,或是畢業了...,都不太可能吧...。

畢竟應該也很久了...,不是說脫離就能脫離吧。= =
(就像要我們突然不看棒球...,人生感覺就失去很多樂趣了)

森川老大應該是最近工作太忙吧...?
(我也考完指考...,可以再回來當老大的讀者XD)

Morikawa said...

To Mobi,

我來整理一下好了,你看看對不對:總的說來,我認為價格是其次,合約長度倒是相當合理,plus White Sox 並不是很窮。

我不很清楚 Buehrle 合約的那個奇怪的條款有沒有專有名詞,或許應該叫 "電梯條款" (escalator clause),就我的理解是:

-- 08 ~ 11、4-year 56M, 14M annually
-- 08 Full NTC

換句話說,在 08 年過後,Buehrle 就不再擁有 Full NTC (但沒有註明是否為 Limited NTC),而如果 Buehrle 在 09 年被交易掉,"電梯條款" 保障的是他 "剩下的合約" (remaining contract) 將變成 15M annually 並外加 12 年的 15M,所以這張合約最大的保障金額將是:

14 (08) + 15 * 4 (09 ~ 12) = 74M

話說回來,Buehrle 在 10 年的 7 月 16 日就符合了 10-5 rule 的資格,屆時 Buehrle 將再度擁有 Full NTC。那麼 Williams 如果要交易 Buehrle 就只能掌握在 09 ~ 10 年 7 月 16 日之間。Nevertheless,即便是 Full NTC,球員依舊有權來 waive NTC,就像 Randy Johnson 與 Bobby Abreu 被交易到 Yankees 那樣,交易的路子並沒有被斷掉,只是多一道說服球員的手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iants 等於多付了 3-year 72M 給 Barry Zito,相較之下,White Sox 這張合約簽得不差 -- 個人意見。

------

To Daipinch,

Region Two 仍然存在,但有陣子沒有進新貨啦!

------

To 大和,

恭賀你指考結束,而我現在則陷入暫時的苦難之中 -- 因為換工作和搬家的關係,還真的沒有太多時間胡搞。

這一陣子產量 "或許" 會比較有限 (不論是 "這裡" 或是 "那裡"),算一算 Madboy 應該要復出了吧?Dodgers 的消息不怕沒人寫的。

Billy said...

Morikawa,

辛苦了,沒想到兩天後您還會回。

我是想將一個有 DH 的lineup (千葉羅德)打出來的成績(OBP and BA),轉換為沒有 DH 的 lineup(央聯)成績,看看會差幾多少。照俗世價值而言,應該千葉的OBP 會掉許多。

我之所以會想到轉換這數字,是因為日促會上有這篇發文:

http://npb.club.tw/viewtopic.php?p=123599#123599

[quote="UUU"]
巨人的板凳球員到了洋聯某幾隊大概都是主力先發吧,所以囉,怎麼看都是球員自己的意願問題.
[/quote]

那位UUU 好像認定洋聯很多球隊的板凳深度不夠,比起巨人來差很多。憑經驗,我相信他是錯的,可是我沒有證明,所以想算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本來我是要將先發八人、PH(pinch hitter)、以及DH的打席扣掉**,將先發投手的打席算成自動出局數,得到一個可以相乘的「標準值」。

**先發九人的團隊成績扣掉,因為因素在板凳選手的表現。

然後依此標準值,轉換某洋聯隊,比方說羅德海洋(洋聯,有DH)的板凳打擊成績,成為央聯的成績。

如果沒有DH會讓成績下降,那羅德的成績會變差,因為目前我算出來的結果,羅德的板凳打擊成績,在沒有換算的情況下,比讀賣巨人的板凳高很多。

有DH會spoil the precision of comparison,所以我希望能將羅德的板凳打擊成績放在央聯的水平上,這樣「一目了然」。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

Morikawa said...

Dorasaga,

我用 MLB 做一個估計:

1. 以 06 年為例,AL 在 league average 打者成績是 .275/.339/.437。

2. NL 與 AL 每場比賽的 total PAs 的差距大約在 0.35 左右,這可以看成是將一個打者換成一個投手,平均一場比賽會損失 0.35 個 PA。

3. 所以一個有 DH 或無 DH 的 lineup 平均每場比賽的得分能力差就出在那 0.35 個 PA 上,如果用 OPS_Win 與一個 AL 的 league average 打者來估算這個部份:

OPS_Win = .025*(1.7*OBP+SLG-1)*PA
= .025*(.339*1.7+.437-1)*.35
= .0183 Wins

換句話說,如果一支 AL 球隊把 DH 拿掉,他們一場比賽會損失約 0.18 分 (10-run equals 1-win),而 06 年 AL 與 NL 投手的 RA 差距是 0.16 (4.80 VS 4.64),我的估計還不算太離譜。

因此,DH 制的影響應該是在總得分面的問題,不會也不該因為 DH 的緣故而使得其它球員的水準下降或提高。而事實上我們在處理 NL 的打擊問題時,投手的打擊成績是被拿掉不計的。

至於板凳球員,這很難說,沒有出場就沒有成績、也就沒有証據。這就和一個超級新秀在沒上場前可以被講得天花亂墜,但究竟有多少料?還是得等成績打出來後才知道,small sample size 所產生的 fluctuation 是會很大的。

Billy said...

感謝morikawa 的解釋。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我並不需要除去「假設DH會spoil」的團隊成績。

我是要算團隊成績,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投手的打擊數據全部扣掉。我一開始覺得投手的打擊數據不用扣掉,因為我設定了幾個條件。

首先,因為主觀認定板凳球員太困難,以下我用一個客觀的數據:假設未滿規定打席數或是未滿規定投球局數一半的球員就是板凳球員。這樣我們會有八位球員不是板凳--如果加上投手,這樣等於有先發九人的總和數值作參考。

央聯2005-2006規定打席452,板凳等於不滿打席226
洋聯2005-2006規定打席421,板凳等於不滿打席211

再來,在比較洋聯先發投手有打擊的機會對央聯的機會比例,洋聯的投手佔的打席很少,構成誤差的樣本不多。

2006年,洋聯每隊需要比136場,交流戰18場在央聯主場,沒有DH。
而央聯該季有多達146場比賽,扣掉18場在洋聯主場,還有128場比賽沒有DH。

18/136
128/146

我們假設每場比賽,每位先發投手會有三次打席(接近日職先發投手平均7局的投球,留在場內打擊)。

我們再假設,先發投手的打席是自動出局數。一場比賽九局,有27個出局數。

所以先發投手影響了整場比賽的1/9。

(18/136)/9 = 0.015

洋聯的先發投手上場打擊,只佔了該球季每隊的團隊打擊成績 1.5%。這點誤差是在可以容忍的範圍內。

然後,因為「假設未滿規定打席數或是未滿規定投球局數一半的球員就是板凳球員。」投手也是球隊25人名單中的一員,可以隨時代打或代跑上場,所以也可以是板凳球員。以這裡比較打擊的面而言,在延長賽的時候,如果板凳的代打戰力更換多,也有要投手上場代打的必要。

簡單的說,在某些條件下,投手也是板凳的常員。

所以我的計算2006年成績的方式如下:

讀賣巨人146場比賽有4878打席,扣掉達到規定打席的幾位球員,

二岡智宏551、李承ヨプ524、阿部慎之助452、高橋由伸350、矢野謙次335、清水隆行315、小久保裕紀308、鈴木尚広245,八人加起來3080打席。

4878 - 3080 = 1798 板凳打席

八位非板凳安打總和有848。讀賣全隊安打總和1226。

1226 - 461 = 378 板凳安打


安打率 = 安打/打席

378/1798

2006年讀賣板凳安打率 = 0.210

同樣的方法,2006年羅德板凳上壘率 = 0.286

可是,如果去掉投手的話,真正被定位隨時代打的板凳選手的成績才會準確,這樣計算團隊打擊才有意義吧?而且我也不再需要RA 差距之類的標準值了。

Morikawa said...

Dorasaga,

我們儘量把這個問題簡單化。

要計算球員的 "能力" 與 "貢獻" 是兩回事,由於球員真正的能力要估計並不容易,但如果是 "貢獻" 就比較好拿捏,畢竟爛球員也可能因為一個 fluke year 而打出亮眼的成績。就統計而言,"比較貢獻" 遠比 "比較能力" 要來得簡單。

假使把你的問題 narrow 在 bench players 的 total contribution,baseline 式的估計式是可以運用的。

你可以發現 OPS_Win 為什麼在中間為有個 (-1),其實它就是 perform 了 above league average 的 baseline,此外再加上 PA 做為 multiplier,所以它的意思就像是利用 OBP 與 SLG 來估算一位球員在 specified PA 裡究竟打出 how many wins above average,playing time 已經被考慮進去了。

換句話說,把 Yomiuri 所有野手的 OPS_Win 都算出來,去掉所謂的 regulars 再行加總,重複同樣動作對 Lotte 再做一次,或許最後兩個 group 的總 PA 數會不同 (代表兩邊 non-regular players 的 playing time 不相同),但一個簡單的線性比例轉換就能得到概略的結果。

For example:
Giants 的 bench OPS_Wins 是 400 PAs、10-Win;Lotte 則是 300 PAs、8-Win,那麼 given Lotte 的 bench players total 400 PA,they could have made 10.67-win。Then you may roughly say: Lotte's bench players actually "contributed" a tiny bit better than the Giants'....

或許你覺得 OPS_Win 的係數 (coefficient) 會是個問題,但如果大家都用同樣的係數,問題也就沒有那麼大 (總的來說,那 "可能" 只是整個 baseline 提高到高於 league average 而已);另一個問題在於 PL 和 NL 的投手究竟誰強誰弱。

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即便在 MLB。MGL 曾經有過 3 篇連載討論這個問題,他的結論是 NL 和 AL 的投手水準是差不多的,但 AL 的打者比強悍。就轉換聯盟對 MLB 的投手影響較大,但對打者的影響不大,所以兩聯盟的打者成績原則上會是 equivalent 的,而 NPB 是否亦是如此?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並不認為 PL 與 CL 的打者有差很多。

Anonymous said...

想請教Morikawa 大大:
之前拜讀過您blog裡關於MLB球員異動的文章,想請教您上述的規則您是如何取得的?尤其是MAJOR LEAGUE RULES,我遍尋網路及國內外之探討運動文獻,都沒辦法找不到M.L. RULES,可否請Morikawa 大大為小弟指點迷津...謝謝。

Morikawa said...

Aimar,

Transaction Rules 的部份其實都包含在 MLR 裡頭,但 MLR 並沒有在網路上被免費提供,要買書來看。

個人則是由一些 columnists 的文章裡得來的,如 Baseball Prospectus 裡有曾有一系列 transaction rule 的文章,但是要付費,自己前前後後也花了不下半年的時間才算搞清楚這個部份。你想多瞭解的話,Cot's Baseball Contracts 裡有把重要的 transaction rule 都整理出來了,不妨去看看。

CBA rule 在網路上面倒是有電子書版本,但那個部份比較接近球員薪水與合約。

Anonymous said...

那麼再請教您:
哪些書籍是附有MLR的完整規定的?我嘗試到AMAZON搜尋,但是搜尋結果幾乎都是球賽進行的RULE,而不是規章性質。謝謝。

Morikawa said...

Aimar,

同樣的問題在 06 年時我也寫信問過 BP 的 Thomas Gorman,他給我的答案是去找一本叫 "Transactions Hornbook 2006 Bound Edition" 的書,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不過現在這本書也沒有了。

Thomas 現在離開了 BP Team,沒辦法再和他搭上線,我只能找其他 columnist 幫忙,你方便的話就把你的 e-mail address 寄到我的信箱來:

morikawa_41@yahoo.com.tw

註明 "Aimar",畢竟 Yahoo 信箱的垃圾信管理有風險!而如果有人回我的信並且有帶上 "建設性" 的答案,我一定會傳達給你。

或者,你能傳達給我,我也不介意。

Billy said...

morikawa,

Again, thanks alot. 我想了很久要如何回答。我並不是像您有math-heavy's engineer background. Baseball Prospectus 我以前大概試讀了一個月卻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當然我無法了解太多上面比較數學重口味的部分)。結果就是現在要計算baseline 我目前大概了解,可是還不會算。

一個最大的問題,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名詞。

什麼是「OPS_Win」?那是一個方程式嗎?我本來以為是類似The ratio of OPS contributing to a team winning (percentage),我想太多了。

可是這裡OPS-Win的表達方式是plate appearance(PA),是這樣嗎?

Morikawa said...

Dorasaga,

OPS_Win 的式子是:

OPS_Win = .025*(1.7*OBP+SLG-1)*PA

這是 ML 的版本,主要是從 PA、OBP 與 SLG 來 "估計" 球員的 "貢獻" 程度。其中:

-- .025 只是一個斜率,不用理他。

-- OBP 對 Wins 的重要性 (在 OPS_Win 的式子下) 是 SLG 的約 1.7 倍 (就數值的 quantity 來說....Yes),其實這道理也很簡單:兩個 OPS 0.800,其中一個是 .400 OBP、.400 SLG、另一個是 .300 OBP、.500 SLG,在相同的 PA 下,這兩人的 "貢獻" 就一定不會相同 -- A 的 "貢獻" 必然會比較大。

-- 也別忘了 SLG 是把一支全壘打的價值當成一壘打的 "4 倍",這在真實世界裡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 OPS_Win 裡 OBP 與 SLG 的乘子 (multiplier) 就是在修正這件事。

-- OPS_Win 的 "-1" 項目其實就是做 above average 的 offset,換句話說,OPS_Win 出來的結果是 wins above average,baseline 就是 "league average"。

也就是說假設一位 A 球員在 600 PAs 裡交出了 3 的 OPS_Win,意思是如果以一位聯盟平均水準的球員取代 A,給予相同的 600 PAs,球隊會少拿 3 wins。

所以我的意思是:你的問題在於 MLB 的 OPS_Win 究竟適不適用的 NPB?或許相同的 OBP 與 SLG 在 NPB 裡會得到更多 Wins,畢竟 NPB 的 Runs per game 比較少,所以 Runs per win 也會比較少,generate 1-win 所需要的 OBP 與 SLG 也就相對較少。

但這個問題並不嚴重,如果大家都用同一套的係數,充其量只不過 OPS_Win 在 MLB 是 wins above average;在 NPB 就變成 -- probably -- wins above 60% or 70% percentile players (一名球員為 60% percentile 代表在聯盟有 60% 的球員比他差勁 -- given the same playing time),也就是說:OPS_Win 在不經修正的情況使用在 NPB 裡所得到的結果,baseline 可能不只是 NPB 的 league average。

由於 OPS_Win 又包含 PA 在裡頭,所以regular 與 bench 的 playing time 差也就不是太大的問題,因此我們單以貢獻來論,像 OPS_Win 這種簡單又不會失準太多的東西,我認為你可以加以利用來簡化你的過程。

By the way,沒有人知道 BP 裡野手的 VORP 是怎麼算的....

Billy said...

morikawa,

感謝指導。我試算了OPS_Win,目前因為NPB官網沒有team SLG,我只好假設一個0.350。當然,羅德的300PA 也是假設。

所以,Lotte OPS_WIN:
0.025*( [1.7*0.286]+[0.350]-1)*300

The result is -1.2285

It's negative...這樣對嗎?又代表什麼呢?

ps.最近在瘦菊那裡碰到罵日職,還被講是「哈日魔人真是好笑的可愛啊」,實在無言:
http://blog.roodo.com/baseballwon/archives/3679157.html

Morikawa said...

Dorasaga,

Lotte Batting Stats

有了這個之後,team SLG 也可以推得出來,因為有 team AB 和 team TB (total bases)。

不過 OPS_Win 沒有必要非算 team 的不可,因為有 "PA",所以不論 PA 為 1 或 PA 為 600 的人都可以算,這麼一來,把那些你認定非正規球員的 OPS_Win summing up、然後把 Giants 的非正規球員也 summing up,你就 roughly 得到兩隊 bench players 的比較了。

回到數字面,由於 1.7、1 與 (-1) 都是由 MLB 推導出來的 coefficients,所以前提在於這些 coefficients 會讓 MLB 平均水準球員的 OPS_Win 等於 0。

但我們談過:OPS_Win 在不修正 coefficients 的前提下拿到 NPB 使用時,OPS_Win = 0 時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 NPB 60 甚至 70 percentile 的球員 (搞不好更高)。

那麼 -1.2285 代表的是:被算出這個數字的人,在 300PA 下,為球隊的貢獻比起一位 NPB 60 ~ 70 percentile 的球員少了 1.2285 Wins。

--------

那個 DH 的問題....我不曉得 松中 究竟會如何,但如果他打出和大松井相仿的成績,做個 DH 也算 solid 了!用不著一談到 DH 就搬出 David Ortiz,MLB 裡 1-year 拿 13M 的 DH 根本也沒幾個,有本事付一個 DH 13M 的,更是沒幾個。

瘦菊子那裡....either 是我太閒、or 他寫得太離譜,否則我不太會留言 -- 一堆沒有 solid ground 的人吵了半天也不會太有意思,誰可以用肉眼看得出 2A 和 3A 的水準差?

BP 的 Clay Davenport 對 NPB 整體實力的認知是 triple-A,這也是他在 WBC 之前分析時所提出的結論。我認為這個數字還算合理,畢竟如果 NPB 的平均水準球員到了 MLB 連 OPS .660 都交不出來,那我倒還挺訝異的。

By the way,在 Davenport 的結論裡,KBO 是 double-A,CPBL 則是 -- 狀況好就是 High-A、狀況不好就是 Low-A。

僅供參考。

Billy said...

morikawa,

我其實有把yahoo那個網頁放在Bookmarks裡面,不過你不講,我不會注意「塁打数」是TB。之前有打計算機得NPB選手OPS,白算了!
T___T

不過目前最沒空去算,下次算出來給您看看。

Thanks a lot,仔細的回覆,真的,I need to buy you a beer if I'm in Taipei。

關於瘦菊,這篇是他最不專業的一篇之一,從筆觸就看得出來。不過留言的許多人罵日職除了您看到的技術、還有罵NPB經營以及系統,好像不是MLB就會操投手,鳥打,流失球迷,虧錢,爛球團被MLB吃掉。

我相信多數人有求知慾,加上,以前有和一平聊過,他就算在日促會上多麼小的謬誤也會更正,像是野村如何把雙林操壞之類的發言。

為什麼要回?因為雖然這些「沒有 solid ground 的人」好像只有這麼多,還是有更多人在看,在冒火日職如何如何欺負台灣人選手等等等。然後他們在找答案。

與其讓人們念到錯誤的東西,我寧願花點時間告訴他們有正確的東西在世界上。因為我也是冒過火,罵過NPB,然後發現事實不是這麼簡單。

Morikawa said...

Dorasaga,

因為不知道事實又喜歡亂講話的人太多,所以個人已經練習要自己只是旁觀而不插手。畢竟在太多數的 case 裡,插了手也沒用!Knowledgeless guys always get something to celebrate.

By the way, I'm freaky weak in taking alcohol. I'd rather take coke.

Billy said...

morikawa,

看到您的留言,我睡覺前想了一下。我研究SABR、mechanics、發表個人發現,應該是快快樂樂的才對,但是有些頭頂湧出越來越大烏雲的「黑小白」,想要透過online trolling 來得到快樂。Why do I need to help these negative force?

Now, talking about alcohol, sometimes it's what you accompany it that matters.

For example, a hot kame-meshi +sake with my Japanese classmate was my most pleasant dining experience. Alone, with glass of pale ale after having some fresh hamburgers while watching a Matsuzaka game, is an elation.

Alcohol by itself might be good party drink, and I want to buy you an experience, not the alcohol. Drinking coke might work... 在蘭嶼喝黑松?
XD

Morikawa said...

Dorasaga,

I have had a damn busy week and set a new record: accumulated close to 48 working hours in four days.

Speaking of those thread "buster", remember: we call them buster because we think they are. I believe they take us as busters, too.

We can't get agreed with them, so we turn to pick other ones who have been, are or will be on the same page with us. That's the 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