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8, 2008

The Sauce of Dominance

這篇文章雖然會提到一些 "數字",但我已經把它歸類在 "Just for Fun" 裡,所以也不會寫得長篇大論,我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 -- 用數字來描述一位投手的 "dominance",順便用這個 "dominance" 來評量一下台灣朋友很關心的 Kuo。

Dominance 這個字的原意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中文叫做 "支配" 或 "統治",不過這兩個中文詞用來形容投手實在不是很帥,所以我們拐個彎來做另一種的釋意:既然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那麼一個具有 dominance 的投手就是 "要你死,你就別想活"!

所以這個答案很明顯了,一個 dominant 的投手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會 K,畢竟如果讓打者 put ball into play,靠的是球隊的 defense efficiency;K 的話只需要一個捕手蹲在 home plate 後方接球就成。

BTW,我們經常聽到某些 "球評" 或 "教練" 認為投手如果能夠多利用身後的隊友、少 K 一些打者,就可以達到省球數的效果。我不曉得大家怎麼看這個講法,but from my chair here, it sounds pretty non-sense ...

想想看:如果 K 功較好的投手都有用球數的問題,那麼像 Johan Santana 或 Jake Peavy 上場時,同隊的 bullpen 不就是 "如臨大敵" 了嗎?Pedro Martinez 和 Randy Johnson 拿到 300+ K 球季時,也沒聽說 Red Sox 或 D'Backs 送了一堆 RP 去 TJ 吧?Brad Penny 一直到 07 年才頭一回拿到單季 200+ IPs 的投球局數,他有很會 K 嗎?Moreover,有人規定打者面對 Derek Lowe 這種 sinker baller 時一定要打第一球嗎?

說穿了,投手面對打者數的多寡才是用球數的關鍵!有 K 功的投手表示有本事 "to miss a lot of bats",把打者控制在休息區和打擊區之間將更有效率。也因此,如果當你曉得 Astros 的 ex-manager Phil Garner 要 Roy Oswalt 放棄 K 打者的念頭以省下較多的球數時,被去職大概只讓人覺得是活該吧?

回到 dominance 的話題,K 是讓打者連球都摸不到,但如果讓對手摸到球卻又活不下來的 batted ball type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是 dominance 的成份。毫無疑問,這種 type 不是 GB (Ground Ball) 而是 IFFB (InField Fly Ball) ... or Pop-Up,這種直上直下的擊球給予打者的感覺就像是 "站在球場上等待自己的死刑判決出爐"。

也因此個人日前在 Odds and Ends 裡提到:如果我們把一位投手的 K per PAIFFB per PAsum up,可以得到這位投手在所有面對的打者裡創造出了多少的 "sure outs",講白一點就是面對該名投手的打者群遭到 "必殺" 的比例,因此把它視為 dominance 的一種 proxy 是合理的。

來看看 Kuo 的部份: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的成績是 IFFB% 6.7 以及 SO% 29.58,因此 Kuo 的 dominance 是 36.28%

我收集了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所有符合 1) 投球局數滿 30 2) 先發場次小於出賽場次 40% 的 RPs,結果 NL 一共有 81 位投手符合條件,礙於篇幅,這裡僅列出其中一部份:

RankNameIPIFFB%K%Dominance
1Carlos Marmol52.118.832.8651.66
3Kerry Wood44.211.130.2241.32
4Brad Lidge397.932.9240.82
5Takashi Saito41.16.831.1837.98
8H.C. Kuo53.16.729.5836.28
9Billy Wagner396.929.0335.93
11Scott Proctor31.212.223.0835.28
12Jose Valverde458.726.435.1
17Johnathan Broxton39.2628.434.4
19Brian Fuentes3610.623.3333.93
39Brandon Lyon379.218.1827.38
52C. H. Park655.619.0524.65
69Cory Wade37.23.516.4519.95

Kuo 在 08 年 1st half 於 NL RP 裡 dominance 的排名其實是不差的,不過可能最讓人意外的傢伙是第 11 位的 Scott Proctor,這也正是我想再稍做說明的部份。

仔細看:Proctor 雖然在 81 位 NL 滿 30 IPs 的 RP 裡排名第 11,但他的 dominance 來自於 IFFB 的部份佔了相對較大的比重,事實上 IFFB% 在 year-to-year 裡的 correlation 是遠遠不如 K% 來得強烈的!換句話說 -- 如果可能的話,dominance 應該在 IFFB% 與 K% 之間做一個權重 (weight) 的修正,就像我們曉得 (OBP * 1.7 + SLG) 會比使用原始的 OPS 要精確是類似的理由。

話說回來,這裡的 dominance 只是將我們的印象給 "具體化" 的 metric,比方說 36.28% 的打者在上半季碰到 Kuo 就自動繳械,如此而已。所以 dominance 其實是成績單,雖不盡然代表投手的 stuff,但卻可以描述投手的 performance。

Just in case you wonder:AL 在 1st half 最 dominant 的 RP 是 Mo,他的 dominance 是 50.87% (IFFB% 18.4、K% 32.47);至於看起來像是隨時準備掏槍的 Jonathan Papelbon 則是 42.46% (IFFB% 10.2、K% 32.26)。

※※※※※※※※

Takashi Saito is out at least six weeks

Saito 最終的診斷結果是 sprained ligament in right elbow,據說需要 6-week 的 rehab。

個人以往聽過類似的案例:elbow ligament 的 sprained 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強化 ligament 週圍的肌肉來做為投球施力的補償,不曉得 Saito 所暫時尋求的解決方案是否也是如此?不過如果此舉屬實,在一個高齡 38 的人身上做這種實驗 ... 要讓人感到樂觀是不容易的!個人甚至覺得 Saito 大概要去和近日宣佈退休的 Nomo 做陪了。

話說回來,個人也不認為這個消息有多壞,如果不是 D'Backs 回到地表,以 Dodgers 在 08 年 1st half 的表現哪裡有什麼可取之處,如果說一支 WPCT 連 .500 都到不了的球隊需要去擔心他們有沒有 closer -- 這在任何人聽來都是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Ned Colletti 在日前針對受傷的 Saito 做出如下的 comment:

"We'll get together with Joe and come up with a plan. Obviously, it is not easy replacing someone like him. As far as trading for a closer, its a lot like trying to acquire a shortstop - it's a premium position and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We also have candidates within the staff. Many times closers are disco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不曉得為什麼,個人覺得那個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挺好笑的,這好像是說如果可以的話,Ned 希望能簽下 Saito 後再簽個 ... for instance, K-Rod perhaps ... 來做為 "excess" closer ...

至於 "closers are discor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這一點,或許 Billy Beane 的哲學可以給 Ned 上一堂課,這裡不是第一次 quote 這段 comment 了:

"You could take a slightly above-average pitcher and drop him into the closer's role, let him accumulate some gaudy number of saves, and then sell him off. You could, in essence, buy a stock, pump it up with false publicity, and sell it off for much more than you'd paid for it."

我的直覺是 Ned 在 LA 的日子大概不多了,他在臨走前如果不再搞出另一個 Danys Baez 或是 Angel Berroa ... 對 LA 而言已經是萬幸。

9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不知道今年營收跟獲利狀況怎樣。要是不如老闆預期的話,科公的交椅大概也就不太安穩了吧?不然想到今年季後有隻K-Rod在市場裡頭撩人,就覺得很ㄘㄨㄚˋ咧。ˋ(′_‵||)ˊ

杜野 said...

有個問題請教一下, 看了你表後, 我再去看了dodger的牛棚, 結果他們的ERA出奇的漂亮, 連小小郭都還不是最低的, 我知道ERA不是個好指標, 但這樣的數字比起這幾天連戰中的ARI, 好上一截, 不知道版大怎麼看待他們的牛棚? 記得去年小曹在的時候, 也曾經很殺過? 下半季有沒有債的可能?

杜野 said...

最後一句, 下半季有沒有還債的可能?

Morikawa said...

dufflin 老大,

我覺得最大的變數在於 Dodgers 進不進得了 playoff,畢竟 08 年是打得夠爛了,但誰曉得 D'Backs 也跟著爛到這種程度而讓 Dodgers 有機可乘?

如果在 50 anniversary 的 08 年來個 WPCT .500 上下 + 無法在一個 quadruple-A 的 division 打進 playoff,Ned 應該就要 bye 了吧?

但這未嘗不是好事啊!Ned 如果滾蛋,說不定下一回扶正的就是 Logan White 了 (Add Kim Ng perhaps?)。咱們也許玩不出 Theo 那一套,但玩 Schuerholz 那一套也比 Ned 要強個百倍吧?

現在看起來,Pierre 8 月歸隊後可以為這個黑暗兵法增加一點推力。用一次 playoff 的機會除掉 Ned 順便讓世人瞭解 Joe Torre 是不折不扣的白痴的事實 ... 豈不快哉?

--------

杜野,

我想你指的是 RTTW,現在看起來,Dodgers 那堆 RP 裡數字比較有水的,其實就是 Park 與 Kuo,這其中 Park 的水份又比 Kuo 多了很多。

但基於是 RP,我個人倒不很覺得 RTTW 會是個必然的結果,只能說如果 K/BB 就這麼維持下去,Kuo 還不至於會需要 "還債" -- 即便還,也不會一下子把他打到地獄裡。

Tsao 在 07 年短暫的 ML stint 其實沒有表現得很好,從一些與 defense 無相關的數字裡多少看得出來,Tsao 當時的表現是絕對無法和現在的 Kuo 相提並論的。

Anonymous said...

唉呀,森川君,我們講的不衝突呀。:) 進不進季後賽對票房跟營收一定是有直接衝擊的呢。美國看來是即將(甚至已經?)陷入長期空頭了,營收要能持平已經萬幸,然而萬物又都漲價,營收光光持平,肯定無法維持同等獲利水準的呢。今年要不能立竿見影(殺進季後賽),猴臉老闆的資本支出就要再套上一陣子了,你覺得老闆會很開心ㄇ? ㄎㄎㄎ

Billy said...

dufflin,

我同意您的觀點: "進不進季後賽對票房跟營收一定是有直接衝擊" +"...營收光光持平,肯定無法維持同等獲利水準的呢"

不過您只得其一不得其二。

一、Dodgers票房是長期培養出來的。另外高價位的票有錢買的M型社會還是有人買;低價位的票「剛好」買得起的家庭本來一年就看那幾場=衝擊有限

二、轉播金的收入和衛星或有線服務給終端客戶的套裝促銷有關。會看電視的人不會兩三年就突然不看=無關衝擊

景氣低迷時衝擊娛樂消費的影響很慢,因為娛樂是逃避現實最好的方法,絕對不會立刻在景氣差的時候反映。問題會五六年後出現。但是五六年後景氣會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Morikawa said...

要說 Dodger fans 的 loyalty 可能也有那麼一點,但基本上 Dodger Stadium 在我看來只是一個全家出遊的地方。我不認為所謂的 "enthusiasm" 存在於 LA。

另外,Dodgers 沒有像 Yes 或 WGN 這方面的 channel 的原因 "似乎" 和 FSN West 有一張不短的合約有點關係,考慮 inflation-adjusted 的話,說那張合約為 Dodgers 攢到的錢不如 "自創品牌" 我想是極可能的。

換句話說,Dodgers 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變成是 local revenue,但考慮 05 與 07 年所創下的票房新高,比起各自的前一年大約增加了 200K ~ 300K 人次左右,就算停車費調高、門票調高、熱狗變貴、啤酒變貴,就算一個光顧一回 Dodger Stadium 的基本開銷是 150 $US,一年也讓 Dodgers 多出最多是 45M 的收入,扣掉 31% 的 local revenue sharing 就只有 30M 了,莫說一個 offseason,Ned Colletti 大概兩分鐘就敗光了!

我是很懷疑 Dodgers 有多賺錢,近一兩年的模式像是砸得多也賺得多 (大資本低毛利率?),整個 net gain 應該只是還好而已。只不過老闆在乎的是他的荷包還是砸的錢反映在球隊上的戰績?

我覺得只要 LA Times 上多寫一些 Dodgers 把錢花在一些沒有回饋的廢物身上的東西,這就會是壓垮 Ned 的最後一根稻草。

Billy said...

Mori,

This one I must give to you. 而且我昨天看比賽重播(on TW's espn),FOX主播說了,Cubs fans留在球場的時間遠勝Dodgers Stadium(yeah, I prefer bilingual...雖然FL這兩位等級只比常+曾好一丁點)。

但是dufflin說的postseason reward的確很可觀。對一些隨戰績走的球迷圈圈,有季後賽希望是他們開始買週邊商品以及去球場多吃一次野餐的誘因。對於LA這種戰績派的球迷文化,加兩個平庸球員可以從75勝轉85勝,在AL West「擠進」postseason, 股東絕對會幹的值得。(Of course, they need to make it...)

至於LA Times會不會批高層腦殘?...從近代史來看不太可能。如果要批早就要批了。我從來沒見過The Tribune批Cubs的腦殘。小記者小球評要飯碗就當牆頭草,加上Tribune是保守的公司,又擁有LA-T,大概不會差那麼多吧?(如果Times的beat writers那麼行看出來Colleti this and that也不會留在經營這麼爛的公司吧?)

總之,您保重。

By the way, you got to read my Trilogy? Some friends tell me they don't see a thing (or they sounded like so)...

Anonymous said...

Manny is comming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