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8, 2008

The Sauce of Dominance

這篇文章雖然會提到一些 "數字",但我已經把它歸類在 "Just for Fun" 裡,所以也不會寫得長篇大論,我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 -- 用數字來描述一位投手的 "dominance",順便用這個 "dominance" 來評量一下台灣朋友很關心的 Kuo。

Dominance 這個字的原意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中文叫做 "支配" 或 "統治",不過這兩個中文詞用來形容投手實在不是很帥,所以我們拐個彎來做另一種的釋意:既然是 the power to give orders,那麼一個具有 dominance 的投手就是 "要你死,你就別想活"!

所以這個答案很明顯了,一個 dominant 的投手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會 K,畢竟如果讓打者 put ball into play,靠的是球隊的 defense efficiency;K 的話只需要一個捕手蹲在 home plate 後方接球就成。

BTW,我們經常聽到某些 "球評" 或 "教練" 認為投手如果能夠多利用身後的隊友、少 K 一些打者,就可以達到省球數的效果。我不曉得大家怎麼看這個講法,but from my chair here, it sounds pretty non-sense ...

想想看:如果 K 功較好的投手都有用球數的問題,那麼像 Johan Santana 或 Jake Peavy 上場時,同隊的 bullpen 不就是 "如臨大敵" 了嗎?Pedro Martinez 和 Randy Johnson 拿到 300+ K 球季時,也沒聽說 Red Sox 或 D'Backs 送了一堆 RP 去 TJ 吧?Brad Penny 一直到 07 年才頭一回拿到單季 200+ IPs 的投球局數,他有很會 K 嗎?Moreover,有人規定打者面對 Derek Lowe 這種 sinker baller 時一定要打第一球嗎?

說穿了,投手面對打者數的多寡才是用球數的關鍵!有 K 功的投手表示有本事 "to miss a lot of bats",把打者控制在休息區和打擊區之間將更有效率。也因此,如果當你曉得 Astros 的 ex-manager Phil Garner 要 Roy Oswalt 放棄 K 打者的念頭以省下較多的球數時,被去職大概只讓人覺得是活該吧?

回到 dominance 的話題,K 是讓打者連球都摸不到,但如果讓對手摸到球卻又活不下來的 batted ball type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是 dominance 的成份。毫無疑問,這種 type 不是 GB (Ground Ball) 而是 IFFB (InField Fly Ball) ... or Pop-Up,這種直上直下的擊球給予打者的感覺就像是 "站在球場上等待自己的死刑判決出爐"。

也因此個人日前在 Odds and Ends 裡提到:如果我們把一位投手的 K per PAIFFB per PAsum up,可以得到這位投手在所有面對的打者裡創造出了多少的 "sure outs",講白一點就是面對該名投手的打者群遭到 "必殺" 的比例,因此把它視為 dominance 的一種 proxy 是合理的。

來看看 Kuo 的部份: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的成績是 IFFB% 6.7 以及 SO% 29.58,因此 Kuo 的 dominance 是 36.28%

我收集了在 08 年 All-Star break 前所有符合 1) 投球局數滿 30 2) 先發場次小於出賽場次 40% 的 RPs,結果 NL 一共有 81 位投手符合條件,礙於篇幅,這裡僅列出其中一部份:

RankNameIPIFFB%K%Dominance
1Carlos Marmol52.118.832.8651.66
3Kerry Wood44.211.130.2241.32
4Brad Lidge397.932.9240.82
5Takashi Saito41.16.831.1837.98
8H.C. Kuo53.16.729.5836.28
9Billy Wagner396.929.0335.93
11Scott Proctor31.212.223.0835.28
12Jose Valverde458.726.435.1
17Johnathan Broxton39.2628.434.4
19Brian Fuentes3610.623.3333.93
39Brandon Lyon379.218.1827.38
52C. H. Park655.619.0524.65
69Cory Wade37.23.516.4519.95

Kuo 在 08 年 1st half 於 NL RP 裡 dominance 的排名其實是不差的,不過可能最讓人意外的傢伙是第 11 位的 Scott Proctor,這也正是我想再稍做說明的部份。

仔細看:Proctor 雖然在 81 位 NL 滿 30 IPs 的 RP 裡排名第 11,但他的 dominance 來自於 IFFB 的部份佔了相對較大的比重,事實上 IFFB% 在 year-to-year 裡的 correlation 是遠遠不如 K% 來得強烈的!換句話說 -- 如果可能的話,dominance 應該在 IFFB% 與 K% 之間做一個權重 (weight) 的修正,就像我們曉得 (OBP * 1.7 + SLG) 會比使用原始的 OPS 要精確是類似的理由。

話說回來,這裡的 dominance 只是將我們的印象給 "具體化" 的 metric,比方說 36.28% 的打者在上半季碰到 Kuo 就自動繳械,如此而已。所以 dominance 其實是成績單,雖不盡然代表投手的 stuff,但卻可以描述投手的 performance。

Just in case you wonder:AL 在 1st half 最 dominant 的 RP 是 Mo,他的 dominance 是 50.87% (IFFB% 18.4、K% 32.47);至於看起來像是隨時準備掏槍的 Jonathan Papelbon 則是 42.46% (IFFB% 10.2、K% 32.26)。

※※※※※※※※

Takashi Saito is out at least six weeks

Saito 最終的診斷結果是 sprained ligament in right elbow,據說需要 6-week 的 rehab。

個人以往聽過類似的案例:elbow ligament 的 sprained 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強化 ligament 週圍的肌肉來做為投球施力的補償,不曉得 Saito 所暫時尋求的解決方案是否也是如此?不過如果此舉屬實,在一個高齡 38 的人身上做這種實驗 ... 要讓人感到樂觀是不容易的!個人甚至覺得 Saito 大概要去和近日宣佈退休的 Nomo 做陪了。

話說回來,個人也不認為這個消息有多壞,如果不是 D'Backs 回到地表,以 Dodgers 在 08 年 1st half 的表現哪裡有什麼可取之處,如果說一支 WPCT 連 .500 都到不了的球隊需要去擔心他們有沒有 closer -- 這在任何人聽來都是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Ned Colletti 在日前針對受傷的 Saito 做出如下的 comment:

"We'll get together with Joe and come up with a plan. Obviously, it is not easy replacing someone like him. As far as trading for a closer, its a lot like trying to acquire a shortstop - it's a premium position and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We also have candidates within the staff. Many times closers are disco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不曉得為什麼,個人覺得那個 "most teams don't carry an excess" 挺好笑的,這好像是說如果可以的話,Ned 希望能簽下 Saito 後再簽個 ... for instance, K-Rod perhaps ... 來做為 "excess" closer ...

至於 "closers are discorvered in times like this" 這一點,或許 Billy Beane 的哲學可以給 Ned 上一堂課,這裡不是第一次 quote 這段 comment 了:

"You could take a slightly above-average pitcher and drop him into the closer's role, let him accumulate some gaudy number of saves, and then sell him off. You could, in essence, buy a stock, pump it up with false publicity, and sell it off for much more than you'd paid for it."

我的直覺是 Ned 在 LA 的日子大概不多了,他在臨走前如果不再搞出另一個 Danys Baez 或是 Angel Berroa ... 對 LA 而言已經是萬幸。

Sunday, July 13, 2008

One Nearly Perfect Game Doesn't Make You Look Pretty

我記得不只一回在比賽中 -- Yes or Fox Sports -- 看到下面這個 "Trivial Question":

"Name the 3 pitchers who committed both 20-win & 40-save seasons"

這是極少數個人答得出來的 Trivial Question,答案是 Dennis EckersleyJohn Smoltz 以及 Derek Lowe

Dodger Fan 應當不會不記得 Eckersley,88 年 Dodgers 與 Athletics 那場 classic 的 WS Game 1 裡 Eckersley 是受害者,但他的確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而且也已經是 HOF 的一員;Smoltz 的 stuff 亦不容至疑,邪惡的 slider 一直是球迷間談論的話題 ... 好像還有傳說指出他老兄習慣把襯衫 "穿著燙" ...

那麼 Derek Lowe 呢?

Lowe 這位 sinker baller 從來都不是一位很出色的投手,DePodesta 當初把他帶回 LA 最大的理由是他的 durability,他大約比 league average 要好那麼一點點,不易受傷、一年 200+ IPs 的特徵讓他成為一匹值得考慮放入 rotation 的工作馬,尤其以 9M/yr 的價碼來看。

所以各位曉得:當 Lowe 的名字與 Eckersley 以及 Smoltz 同時出現在 "20-win & 40-save" 這個 "club" 裡其實是頗為突兀的!Apparently,Lowe 似乎不能也不該和其它兩位 "club 成員" 相提並論。

20-win/season 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不代表拿下 20-win/season 的都是好投手,Jose Lima 這樣的鳥人也有過這個紀錄;同樣的道理,拿下 40-save/season 亦不代表就是一位好的 closer,Danys Baez 也有這這樣的紀錄。

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直覺得認為 20-win or 40-save per season 是一種指標,但擁有這項指標的投手未必、甚至不必要是好投手。

如果我們以相同的道理來看 Kuroda 在 7 月 7 日那場 nearly perfect 的比賽,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Kuroda 有投出 "perfect game" 的能力?Hell!如果 Kuroda 有這個本事,那 stuff 遠在 Kuroda 之上的 Dice-K ... 或者隊友的 Chad Billingsley 豈不是更該有這個本事?

Put in numbers:Dodgers 在 08 年到目前為止的 DEF_EFF 是 .701,在 30 支球隊裡名列 19th,考慮 Kuroda 那場 nearly perfect game 裡面對 22 位將球 put into play 的打者僅容許 1-hit,以 Binomial Dist. 來評估,這個事件發生的機會是 0.4% -- 和我們中統一發票六獎的機會差不多。

這麼看來 Kuroda 似乎也沒有那麼幸運,不過 Kuroda 在 Dodgers 還有另外一件得天獨厚的待遇:Dodgers 給他的 DEF_EFF 是 .741 ... 在 rotation 中最高!具體來說 Dodgers 的守備等於幫 Kuroda 把 league average BABIP 的 .290 變成了 .250,and you name the difference。

個人在 07 年年底曾寫過 Kuroda 是一個 35.3M 的問號,合理的推斷下,他絕不會比 Brad Penny 要好。不過我們也不是說 Kuroda 有多差,重點在於 Dodgers 可以不用花 35.3M 去找一個如此 mediocre 的 SP (不過也許比選擇 Carlos Silva 要好一點),個人甚至曾寫過 Kuroda 需要一些 BABIP 的魔術才能 boost the Dodgers,So far he did that ... (or should I say he 'had' that?)

So,一場 1-hit、nearly perfect game 改變了什麼事實與 Kuroda 有關的嗎?Actually ... nothing ... Kuroda 仍然是那個非常平庸、1 年卻要價 12M 左右的 workhorse。

※※※※※※※※

我不曉得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感覺來看待 08 年的 Kuo。

Joe Torre 素來在 bullpen 的調度上惡名遠播 (除了在 playoff 裡對 Mo 的運用以外 ...),但以 Kuo 本人 5 年 minor 投不到 83 IPs、兩度 TJ 外加一次 clear scar tissue 的傷病史,Torre 再瞎 (應當) 也不會對此視而不見。也因此這一季個人對 Kuo 的期望僅止於 "健康就好",說實在的拿多少 wins、holds 或 saves 並不重要。

BTW,holds 和 saves 是個人 "最厭惡" 的兩個 statistics,從任何角度,個人都找不到一丁點屬於這兩項 metrics 的優點。

回到 Kuo 的話題,曾經有 scout 說在面對 Kuo 的時候,打者要多點耐心來 "wait him (Kuo) to prove himself can throw strikes",但 Kuo 在 08 年最大的進步應該也就在這裡:他仍然是那個 "first base or dugout" 的 Kuo,只是 free pass 的比例已經少了很多;除此之外,Kuo 08 年的 BABIP 與 career 相較也下滑了 40-point,因此 Kuo 在帳面數字 (如 ERA ...) 的大躍進 somewhat 可說是預期中的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Kuo 對 Dodgers 的貢獻 (contribution),根據 Fan Graphs 的資料,Kuo 以 RP 的身份替 Dodgers 省下了 20.38 的 BRAA,對照 WPA 1.43 則顯示 Torre 讓 Kuo 上場的時機多為 low-leverage -- 符合 Torre 在 bullpen 調度亂無章法的印象。

由於 BRAA 看的是 situational,它所要表現的比較像是 "針對一個 strikeout,投手在滿壘情況下投出要比起壘上無人時有價值" 的概念。換言之,BRAA 高的投手在 "strained runner" 方面必然有較佳的表現,各位不妨去查查看 Kuo 在 08 年於擔任 RP 時的 LOB% 高達 92.7%,遠高於 career 的 69.7%

如果各位對 LOB% 的數字沒什麼概念,這裡提供一個比較的基準:Mo 以往於 postseason 近乎 untouchable 的表現應當在 Yankee Fans 的記憶裡佔了很大的份量,而 Mo 在 postseason 的 career LOB% 是 89.6%

至於 NL 的 average LOB% -- 截至 7 月 12 日為止,超過 30+ IPs 的 RP (74 人) 是 74.0%,超過 80+ IPs 的 SP (60 人) 則是 72.6%,and Johan Santana commits a 76.5% LOB%

See the point?在這樣的比較下,Kuo 到目前為止的表現就很接近那個在數年前 post season 裡完全無敵的 Mo,如果說這樣的 scene 讓 Dodger Fan 想到 Sandy Koufax,這或許也不讓人訝異。

However,最 intriguing 的部份在於我無法妥善解釋 LOB% 這個數字的來龍去脈,它是否 predictable?是否服從 RTTM (Regress Toward The Mean) 的理論?對於驟降的 BABIP 又該如何看待?

對於 Kuo 在 08 年的 "仕樣",個人心裡的問號其實遠多過答案 ... 我們相信 Kuo 是好貨,但他究竟有多好 ... 個人實在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