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5, 2007

Hu (Dotel) a Royal (Dodger)?

隨著 731 non-waiver trading deadline 的漸漸逼近,八卦消息也越飛越多,在 7 月 24 日的 BP column The Mill 裡,Will Carrol 和專門分析 transaction 的 Christina Kahrl 丟出了下面這一段 comment:

One consistently good source tells me that he thinks the Dodgers are "close" on a deal. Most think that the Dodgers have the inside track on Octavio Dotel, but that's not as close as the deal this source thinks is about to happen. "I don't know names or even positions, so take that for what it's worth, but the guys I talk to over there [in the L.A. front office] know that when Ned [Colletti] shuts them out, it's close," he says.

在 Royals 大力兜售 Dotel 而 Dodgers 又比其它球隊跑在前面的情況下,我想可能得抓點時間寫寫 Hu (胡金龍) 的事情,否則他也許真的等不到進 Dodgers 的 40-man 就得到 Kansas City 做 Royal 了。

關於 Hu 拿到 Future All-Star Game 的 MVP 一事,個人認為這文章用不著做得太大,那只是一堆 minor leaguers 的比賽,更重要的只是 "一場球"。Heck!Juan Pierre 也可以在某場比賽打個 5 支 5、SB 5 次、跑回 5 分,但不代表 Pierre 不是垃圾。

談到昇上 triple-A 的 Hu 在 Vegas 打出 (至 7/24 為止) .429/.451/.694 的三圍外帶 33% 的 LD%,個人不想把這件事全部歸因於 Vegas 的球場是個 "投手地獄",重點在於 Hu 只拿了 51 個 triple-A 的 PA -- plus,2 BBs。至少這樣的 approach 在現階段不得我心,也很容易讓人想到 Delwyn Young、Joel Guzman 甚至從前的 CCF,let alone Hu 沒有這 3 隻盲砲的 power。

Here is another idea:一個實力 .270 的打者在 50 PAs 下有多大的機會交出接近 .400 的 OBP?答案是:將近 50%。

以 number cruncher 的觀點,只能儘量保持 "有多少証據下多少結論" 的態度,這並不是說對 Hu 的打擊不看好,而是現在 Hu 的成績根本做不出有力的結論,當然,本週 Kevin Goldstein 的 Future Shock 裡寫到有一些 scouts 認為 Hu 的打擊是 "真的"。

另一方面,Hu 在 Dodgers 的 minor system 裡長久以來都是以守備優異著稱,這個 "著稱" 卻有一個 "But":事實上 Hu 的 range 與 glove work 或許是一流,但 arm strength 是個小瑕疪。

Anyway, Hu is knocking Furcal's door now. Nevertheless, it's not necessary for Dodgers to open it right away.

話說回來,Dodgers 有耽誤到 Hu 的時間嗎?請記住:Hu 連 40-man roster 都還沒有進,現階段 Hu 上 ML 是要牽扯到 contract purchased 甚至可能動用到 60-day DL!而近二年來直接由 40-man roster 外被 activate 上 ML 的 Dodgers 僅有 3 人 -- 05 年的 Big-X (Johnathan Broxton);06 年的 Matt Kemp 與 Chad Billingsley,很明顯的,評價上 Hu 絕對無法和上述這 3 位相提並論,也可以公平的說 Hu 沒有優秀到讓 Dodgers 為他做出大動作 transaction move 的程度,plus 整個 Dodger Roster 對 middle INF 的需求沒有非常 badly。

而在 Dotel 的 trading rumor 裡,(應該是) Fox 的 Ken Rosenthal 頭一個提到 Dodgers 不願意交出 Tony Abreu 而是 Hu 做為交換條件的說法,或許對 Royals 來說,Hu 已經夠讓他們滿意,所以在 Tribes、Red Sox 等球隊間 Dotel 爭奪戰,Dodgers 似乎處於領先的狀態。

姑且不論這則 rumor 的真實性,站在 Royals 的立場,想要 Hu 並不是沒有道理:Hu 的確小有 reputation,即便上了 ML 也會有好長一段時間當個便宜貨,在 Tony Pena Jr. 佔住 SS 的情況下,Hu 不是很優的 arm strength 轉去 2B 反而是 perfectly matched!這個 move 絕對不會對 Hu 造成問題,畢竟在 Defense Spectrum 裡,2B 還是比 SS 要簡單些,再說這世界上沒有天生的 2B,專職 2B 的球員經常由 SS 出身反而是種常態。

Dodgers 的立場呢?Ned Colletti 雖然一直在做蠢買賣,但牽扯到 prospects 的交易,AGM Logan White 是無論如何會插手的。具體的說:White 認為不可交易的 prospects 就連 Ned 也動不了 (否則 James Loney、Andy La Roche 與 Matt Kemp 等人現在搞不好已經不在 LA 了)。也就是說:倘若 Hu 是放出來給 Royals 咬的 trading bait,somehow 也就顯示 "Hu 不在 Logan White 的防護罩下"。

在 Dotel 的部份,身為 RP,雖然他的 WXRL 在 AL 所有 RP 排在 54th,但 WXRL 這個數字的本身就類似 WPA 加上 Replacement level baseline 的 offset,是一種與 playing time 相關的 count stat,以全 ML 戰績倒數第 5 的 Royals 而言,Dotel 只怕是沒有太多機會賺 WXRL,砸鍋一兩回就會讓他暫時無法翻身。

或許 Eric Gagne 是個反例 -- 身在戰績和 Royals 幾乎一樣慘的 Rangers 卻依舊在 AL 所有 RP 的 WXRL 裡排名 10th,但別忘了 Gagne 的出賽次數到這篇文章發表為止比 Dotel 多了 12 場 (34:22)。

以 Dotel 與 06 年 "暫時" 充當 LA closer 的 Danys Baez 做個 career 的 TTO comparison:

NameIPK/9BB/9HR/9
Dotel631.110.813.991.11
Baez524.07.043.740.86

Dotel 擁有 RP 最需要的武器:SO。我想如果 Ned Colletti 對 Dotel 押注,相較於 Baez,Dotel 給我的信心比較夠;另一方面,假使 Dodgers 放出 Hu,那一定經過了 Logan White 的同意,個人也不會太過 upset。唯一可惜的將是 Hu -- 和當初被拿去換 Baez 的 Chuck Tiffany 一樣 -- 連穿上 Dodger uniform 的機會都沒有就 say goodbye 了...

個人雖然從頭到尾都不贊成拿 prospect 換 RP,但是當得知 Colletti 在尋找 RP 且 Hu 可能成為 trading bait 的時候,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袋:為什麼 Dodgers 不考慮把 Eric Gagne 帶回 LA 呢?

只是這個念頭來得快、也去得快,其中一個原因是 Rangers 在 07 年剛給了 Michael Young 一張 5-year 80M 的瘋狂爛合約,同時 Ian Kinsler (Now 15-day DL) 也是個非常 brilliant 的年輕 2B,因此 Rangers 的興趣絕不在像 Hu 這種 middle INF 上,plus Colletti 似乎還沒有和 $cott Bora$ 重新坐上談判桌的跡象。

回想 06 年 Odalis Perez 被交易到 Royals 後留下的 comment:

"Well, at least I can be the staff ace there."
-- Odalis Perez

相對於 06 年從 Rays 換回來的 backup catcher Toby Hall 對於自己上場的時間被 Russell Martin 強力壓縮也感到不滿,甚至一度要求球隊將自己交易出去,但是到了 8 月之後,Hall 反而改口說:

"It's so good to be a part of a winning team."
-- Toby Hall

Odalis 在離隊前由於和 management 的關係搞得很差,個人以為他的 comment 不如 Hall 來得近人情,畢竟一年有近 3 位數的賽事不能和隊友擊掌的感覺的確不好受。而 Hu 如果到了 Kansas City,一樣會有好一陣子必須習慣於待在一支 losing team,這不會很好過。相對的,就球員的 develop 而言,也只有像 Royals 或 Rays 這樣的球隊才會長時間忍耐 young prospect 的 ineffectiveness,再次強調:這樣的球隊不會是 Dodgers。

至少從這個角度,個人認為成為 Royal 對 Hu 並不完全是壞事。

Wednesday, July 18, 2007

Win Expectancy Primer

人在 Padres 做制服組的 DePo 最近又有了 remarkable comment:

"Part of the fun of this game is that we'll never figure it out. We're never going to get it right. What we try to do is become a little less inefficient in our decision-making. That's Moneyball. It doesn't mean we're going to make the World Series every year. Hopefully, we will be competitive every year. It's no guarantee for success."
-- Paul DePodesta, Former Dodger GM

Again,看到這種 comment 只是讓人充滿痛恨而已!Dodgers 真正資敵最大、最失敗的 move,應該就是放掉 DePo。

我們曉得 Moneyball 或大部份的 sabermetrics 談論的都是 GM 的決策 (decision-making),難道這代表 sabermetrics 沒有辦法 cover field manager 的決策嗎?其實也不盡然,以 Win Expectancy 為 ground 的理論正是拿來檢視 manager 最好的工具,話雖如此,請務必記得 sabermetrics 只是給我們一個方向,而不是成功的保証。

在開始談 WE (Win Expectancy) 之前,我們先回過頭來看看 WE 的表兄弟 RE (Run Expectancy),這裡有一個 Tango 所做出來的 RE Matrix 連結,截取下面這個部份做個說明:

RPGBaseOutsFREQRER0R1
2Empty0.259.222.849.104

這段的意思是:在每場比賽平均得分為 "2" (RPG) 的前提下,每局發生 "無人出局 (out)無人在壘 (Empty)" 這個情況的機會 (FREQ) 是 0.259;而球隊的期望得分 (RE) 在此情況下是 0.222;到該局進攻結束後得 0 分的機會 (R0) 是 0.849、得 1 分的機會 (R1) 則是 0.104....and so on。

換句話說,在指定了 RPG (Runs Per Game) 之後,每一局進攻裡都有 24 個不同的 states ( 3 種出局數 * 8 種壘包組合),每一個 state 有其對應的 RE,球賽的過程就是在這些 state 之間做 transition。打個比方,以現在 ML 約 4.5 RPG 的情況下,"0-out、base loaded" 的 RE 是 2.34,不管攻擊方是用 3 支連續 single 或 3 個連續 BB 來達到這個狀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到達就有 2.34 的 RE。

WE Matrix 就沒有像 RE Matrix 這麼單純,因為 WE Matrix 必需考慮 RD (Run Differential) 與比賽進行的程度 (inning),所以 WE Matrix 比 RE Matrix 多出了兩個維度,光是 Top 1st 的 WE Matrix -- 僅考慮 RD 自 -6 ~ 6,就有 13 * 24 = 312 個 states 在做 transition (但並非每個 state 與 state 都是 mutually accessible)。Theoretically,WE Matrix 的 "size" 可以是無限大的。

Mathematically,談到 state 與 state transition -- WE 或 RE -- 背後的 model 其實就是 n-state Markov Chain 的型態;它甚至還有點像是個人在 這篇文章 裡提及由 Copenhagen 學派發表的 "波函數" (wave function) 模型,不過這裡既沒有沒有要再回頭談量子物理、也不打算說明 Markov Chain 的 simulation,只是稍微提一下模型背後的 fundamental grounds。

也許會有人覺得有了 RE Matrix,為什麼還需要 WE Matrix?這道理其實再容易不過:畢竟同樣是落後一分,bottom 1st 和 bottom 9th 下,Home/Road team 的 WE 將會有很大的差距。很顯然的,如果僅是 1 分差的 game,bottom 9th 的 outs 會比 bottom 1st 要 critical 許多,RE 說不出這其中的差別,但 WE 可以;另一方面,由於 field manager 在下決策的時候必然是想從某一個 state 轉換到另一個 state (e.g. 下達 SH 使 0-out、一壘有人變成 1-out 二壘有人),那麼 WE 可以用來評估 field manager 的策略下達是否合情合理。

在 internet 上的可得資源裡,沒有人提供足夠的 WE Matrix 讓我們檢視,但這裡有一版由 Tango 所提供、在 late-inning、RD 於 -1 ~ 1 之間 的 WE Matrix,我們姑且拿這個來玩一玩。

參考以下的幾個狀況:

A. Bottom 10th,RD = 0、主隊無人出局攻上一壘

Strategy:主隊執行 SH

InningRDOutsRunnerWE
Bottom 9th001--0.715
01-2-0.703
011--0.637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 WE Matrix 裡,extra-inning game 的任何一個 top 或 bottom 都可以視為 top 9th 與 bottom 9th 的 duplicate,因此雖然狀態寫的是 bottom 10th,但我們依舊可以使用 bottom 9th 的 WE Matrix 來做決策分析。

在節錄的 WE Matrix 中,首列是起始的狀態;第 2 列是 SH 成功的狀態;第 3 列則是 SH 失敗的狀態,你可以發現一個成功的 SH 會讓你的 WE 向下修正 0.012 (not much though!),因此即使在 Bottom 10th,SH 不是被 prefer 的策略。

RE Matrix 也支持這個說法:由於是 bottom 10th,任何得分的情況都會讓比賽結束,refer to RPG 4.5、無人出局 1 壘有人時,攻擊方得分的機會是:

1 - P( R0 | RPG = 4.5 ) = 1 - 0.578 = 0.422

而一個成功的 SH 後,攻擊方得分的機會成為 1 - 0.604 = 0.396,所以在 A. 命題下,SH 並不是一個值得 perform 的策略。

--------

B. Bottom 10th,RD = 0、主隊無人出局攻上二壘

Strategy:主隊執行 SH

InningRDOutsRunnerWE
Bottom 9th00-2-0.807
01--30.830
01-2-0.703

這裡就有點意思了,由於一個成功的 SH 可以讓 WE 昇高 2.3%,因此執行 SH 的空間就出現了,不過 SH 也有所謂的成功與失敗,在 B. 命題下,field manager 必須考慮他所派出來的 bunter 能夠 maintain 一定的 SH 成功率才行,為求簡單,我們設定原本在二壘的跑者於 SH 點失敗的情況下不會亂衝而死在三壘前。

那麼假設這位 bunter 的 SH 成功率為 P,那麼 P 必須滿足以下這個式子才有執行 SH 的意義:

P * 0.830 + (1-P) * 0.703 > 0.807

解出上述的不等式,得到 P ~ 81.89%。

也就是說如果 bunter 有大約 82% 的 SH 成功率,SH 在命題 B. 之下是可以執行的,只是這樣的 bunt 可以讓攻擊方增加的 WE...憑良心講並不多。

--------

C. Top 12nd,RD = 0,客隊攻佔二、三壘,一出局

Strategy:主隊執行 IBB

InningRDOutsRunnerWE
Top 9th01-230.281
011230.278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 IBB 是一項自殺的策略 (除非 batting behind 被 IBB 的打者很糟),也許 WE 的結果看起來也像是那樣 -- 因為主隊的 WE 在 IBB 之後倒退了 .003。

不過這裡的結論不該這麼下,畢竟我們所使用的 WE Matrix 是利用 Markov Chain 所得來的結果,它是否能準確到小數點後 3 位是有待商榷的!具體的說,如果要準確到 0.001,那麼需要給到 1M 的樣本數,以每場比賽 40 個 state transitions 計算,那就是 25K 場比賽的量,坦白說有點誇張。

因此我們寧願做出以下的結論:在命題 C. 之下,這個 IBB 的執行與否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重點在於還不到 2-outs,同時 3 壘有跑者,IBB 的執行與否其實並沒有那麼 critical。

--------

較為完整的 WE Matrix 在 Tango、MGL 與 A. Dolphin 合著的 "The Book" 裡有提供,這個 WE Matrix 後來也成為 Fan Graphs 配分 WPA (Win Probability Added) 時的重要依據,個人以為 WPA 最大的用處在於 "評斷 RP 的表現" -- 因為 RP 上場的時機 -- 尤其是 situational RP -- 裡,10-run 為 1-win 的法則通常不適用。

應該有不少人曉得 WE Finder 這個工具,即便如此,不代表我們不需要 Tango、MGL 等人的 WE Matrix,畢竟 WE Finder 只是單純的 empirical data,它無法涵蓋所有真實的情況,比方說在 Top 9th、主隊 1 分領先下的 WE:

RunnerOutsWE FinderThe Book
-2-00.6690.631
--300.6490.544

就比賽層面來看,"The Book" 的數字合理許多;WE Finder 在上述情況則表現不出差別,原因應該很好理解:因為 Top 9th、0-out、客隊落後 1 分攻上 3 壘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因此造成 WE Finder 在 sample size 不夠的前提下出現了有些 unexpected 的結果。

BP 的 WE Matrix 就更有意思了,它居然只提供單年的資料,以致不少欄位出現了 WE = 1.00 的 "決定性" 結果,我不明白收費的 BP 為什麼提供如此無用的東西...

不過擁有完整 WE Matrix 的壞處就在於:很難讓人繼續去相信那些 field managers,如果有多事的 sabermetrician 想出合理的方式來計算 managers 的 WPA,能得到 "正分" (positive) 的,恐怕是沒有...

Saturday, July 14, 2007

Being God

寫這篇文章,只是在最近和 Todd 的討論與看過 J-Train 兄的 Blog 後有一些想法,話說在前面:這篇也許和 baseball 的關聯性不大,沒興趣的朋友,個人不願意浪費您寶貴的時間,請自己跳離。

大概是數學系學生的時代吧?那時個人看過一本書叫做 "Fermat's Last Theorem" (費瑪最後定理),大意是這樣的:

Given an integer greater than "2", equation "a^n + b^n = c^n" has no solutions in non-zero integers a, b, and c.

(給予一個 > 2 的整數,等式 a^n + b^n = c^n 裡的 a、b、c 沒有非零的整數解。)

個人不可能在這裡教訪客去証明這個花了數學家們 357 年的時間才証出來的定理,就算個人知道如何証明它也不會讓我的 annual salary 一翻數倍,我想說的是那本書裡所帶出的一個小故事,它大約是這樣的:

某天,一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與數學家坐在同一班火車上,經過一個大草原時,3 個人都看到一頭全黑色的乳牛在吃草,這時天文學家說:

"看啊!這個國家的乳牛是黑色的!"

物理學家立刻反駁:

"不對!我們應該說在這個國家裡,於方才經過的草原上的乳牛是黑色。"

最後發言的數學家說了:

"都不對!我們應該說在這個國家裡,至少有一片草原、草原上至少有一頭乳牛、這頭乳牛至少在我們看到牠的那一面 -- 是黑色的!"

這應該算是個笑話,其中的一個重點在於 "數學家永遠都在說廢話",另一種較為委婉的說法則是 "數學家在事情不是 deterministic (決定性的) 的情況下都不會滿意"!

那麼,什麼樣的 event 會是 "決定性" 的?簡單的說,就是 "必定發生" 的 event,換成數學的講法即是給定 event A,A 不可能是決定性的 -- 除非 A 發生的機會 -- say P(A) -- 等於 "1"。遺憾的是,能夠 maintain 每個 event A 的 P(A) = 1 只有一位,而且他不屬於地球上的一員。Simply put, that's the "God" we're talking about!

除非哪一天我們有機會成為 Bruce Almighty,否則我們不會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世界上還是有很大的一群人想成為 God -- 他們不停的做 estimation & prediction 來指引決策者一個方向,說穿了,這群人就是 statisticians,在 baseball 的世界裡,我們叫他們為 sabermetricians。

反對 sabermetrics 的人在我的眼裡看來是很奇怪的!他們 either 是要求 sabermetricians 做得太多、or 他們都在講一些廢話,打個自己最常用的比方:今天我告訴大家說 "雙十節是國定假日",請問讀者得到了什麼訊息?

Nothing!Zip!因為雙十節是國定假日的發生機會是 "1",這句話本身就沒有任何的消息含量,講了等於沒講!所以 sabermetricians 並不是在告訴大家 P(A) = 1 的結果,而是闡述 "如果我們希望 A 發生,該怎麼做才比較有機會讓 P(A) = 1"。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這裡有兩群數字各 50 個,第一群是 1 ~ 50;第二群是 31 ~ 80,現在我們要從兩群中選一群、並抽出一個 "大於 40" 的數字,那麼該選哪一群?

毫無疑問,該選第二群,而為什麼會知道?

因為數字告訴我們兩群的 mean 是 25.5 / 55.5, respectively;兩群中選出大於 40 的數字的機會是 0.2 / 0.8, respectively,所以 statisticians 說 "我們該從第二群裡去挑",但重點在於 statisticians 沒有保証從第二群去挑就 "一定" 能得到一個大於 40 的數字,在這個例子裡,你會責怪 statisticians "推卸責任、避重就輕" 嗎?我想不會。

現在我們看回 baseball 世界的例子:當談到 Tango 在分析 BABIP 的成份裡有 44% 是 luck 的時候,這其實說的是 Tango 用了很多的自變數 (independent variables) 去 figure BABIP 這個應變數 (dependent variable),在架構出的數學模型下,已知的自變數只能解釋 BABIP 約 56% 的部份,而無法解釋的部份將之命名為 "luck",所以 Tango 的結果告訴大家:OK,如果你要用數學模型去 analyze BABIP,"peripheral stats" 大概只說了 56% 的故事,換言之,BABIP 就是個不安定的因子,它不易被定位為球員的真實能力。在這個例子裡,你會責怪 sabermetricians 在 "推卸責任、避重就輕" 嗎?會到個人這裡來觀光的朋友恐怕都說 "No",但是那些反 sabermetrics 的人的口中 -- 兩個本質相同的例子下 -- 會變成 "Yes"。

我們拿 Wang 來舉另一個例子好了,投手的 peripheral stats 裡真正可靠的只有 3 項 -- 就是 TTO (Three True Outcomes) -- SO、BB、HR,你可以發現的是 TTO 的成份裡沒有任一個是與守備有關,全部都是投手自己的問題,同時球員的 TTO 在 year to year 之間的 correlation 在 80% 以上,比起其它低 correlation 的 stats,historical TTO 用來預測顯然要可靠得多,所以 Tango 用這 3 項做自變數來 figure 他的 FIP 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我們在 question Wang 的 SO 為什麼那麼少的時候,不妨連著 TTO 一起看看 -- 這是個人唯一 "能" 做的事 -- 畢竟我從來都分不出 breaking ball 的種類 (看不到球的握法我就不曉得那是什麼),更不用提寫出像 Andre 兄這類的 great piece

NameAgeIPK/9BB/9HR/9
Wang25116.13.642.480.70
---263.06.782.260.62
Wang26218.03.142.150.50
--- 268.06.682.350.24

請注意 Wang 的 BB/9 與 HR/9 在他 25、26 歲那兩年與 "---" 的比較,roughly speak,"---" 與 Wang 在這兩個 categories 是 almost identical 的,那麼那位 "---" 是誰?他就是 future HOFer -- Greg "Professor" Maddux。那麼在不受傷的前提下,如果擁有 Maddux 的 TTO 可以進 HOF,那麼 "取三者有其二" 的 Wang 在近兩年的 solid performance -- 在可參考的 historical data 越來越多的情況下 -- 真的有那麼 exceptional?

這並不是我頭一回用 TTO 給 Wang 背書,早在 06 年的季中我在 PTT 就提過類似的說法。相較於其它的數字,for example:由於 BABIP 有太大的 fluctuation 空間,所以我們應該避免用 H 甚至 WHIP 來做 ground;ERA?很久很久以前就當垃圾看了;GIDP?Boy,不讓人上壘哪來的 GIDP?而讓人上壘再製造 GIDP 如果和 "危機處理能力" 劃上等號,the leap c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sun & earth;Preventing SB?C'mon,那只不過是 secondary advantage,一個上壘的傢伙就算一路偷回本壘也只有 1 分,和 2H 或 2BB 的意義絕對是大大不同的,so...what else?

棒球的確不是只有數據,但數據不會騙人,只是有人喜歡拿錯誤的數字說謊,或是只挑與自己有利的部份來闡述罷了;數字當然也不是萬能,但沒有數字,卻是萬萬不能。

We can't be no God, but we can at least try to be -- by using statistics.

這也是我選擇研究 sabermetric 的原因,即便我有這個 luxury 去每天看一場球賽,一天裡頭還有超過 14 個小時眼睛沒有閉著,那為什麼不從數字裡去找答案、找方向呢?

最後我們以 Kevin Tower -- Padres GM -- 的一段 quote 做收,當大家把 Moneyball、Billy Beane 掛在口中的時候,別忘了有一支球隊,以少於 70M 的 total payroll,連續兩年在兩支大資金的球隊夾擊下,拿下 NL West Division Title。

Sabermetric is a cutting-edge science of modern baseball. If you didn't know that, you've already missed the boat.
-- Kevin Tower, Padres GM

Do not miss the boat, and do not hop in the wrong boat, either.

Thursday, July 05, 2007

The Status "Kuo"

大約在兩、三個星期前,個人在這裡記下了兩件事:

  • Dodgers 在 All-Star Break 前的 20 連打很可能會用到 12 名投手的編制,為了空出一個 active roster spot,最好的選擇是 DFA Marlon Anderson。

  • 雖然 Tomko 與 Hendrickson 兩人在 07 年 QS/GS ratio 是 3/8 與 1/8、respectively,但 Little 不像是會給 Kuo 這麼寬的底限

Anderson 的事倒不能說個人猜得準,畢竟任誰來下注都會選擇讓他走路;至於 Kuo 的情況就有很大的轉還空間 (在我們還不知道 Kuo 有傷在 "手" 之前...) -- 尤其當得知替代 Kuo 的人是 Mark Hendrickson 的時候 -- 這樣的安排可以 work out 的機會恐怕不會太大 -- 在 7 月 4 日這個滿座的大日子用 former NBA baller 擔綱?Management 應該向全場 56000 名 Dodger fans 賠罪才是。

Kuo 這一回的 ML 之旅總共有 6 GS,拿下了 2 次 QS,相信造成壓死 Kuo 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對 Jays 與 Padres 的兩場大爆炸。帳面上來看,這樣的成績和 Tomko 或 Hendrickson 差不了好多,但如果我們用 這篇文章 裡的方法來計算 Kuo、Hendrickson 與 Tomko 的 Expected Wins,在 Pythagorean Formula with power 1.82 的情況下是這樣的:

NameGSIPRExp_Win
Kuo628.0242.75
Hendrickson843.0273.99
Tomko842.0323.57

看看這樣的數字,至少代表 Little 在兩個爛蘋果裡選了一個 "沒那麼爛" 的,總的說來,management 的確有理由把 Kuo 給 demoted to minor。

較為吊詭的地方在於 Tomko 和 Hendrickson 接手 rotation 是在球季初,也就是 trial-and-error 的時期 -- 一般說來球隊都還在磨合,勝負也還不那麼重要的時刻。而 Little 既然認為 Kuo 的經驗不足,運用季初的磨合期來增加他的經驗難道不會比較合適?現階段球季已進入中盤,在每場比賽越來越重要的當口,Kuo 被允許的犯錯空間會比較小也不是說不通的,這或許是 Little 僅給了 Kuo 6 次先發機會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如果 Kuo 表現欠佳,Little 可以歸因於他的經驗不足、控球不佳...blah blah blah...;如果 Kuo 表現優良,那 Little 就會成為 "伯樂"。由此看來在 Kuo 的這一點上,Little 是穩賺不賠的,這傢伙在做 PR 與維護自己的 reputation 上確實很有一套,個人也越來越覺得他在 03 年成為 "The Enemy of Boston" 一事真的是死有餘辜。

So, why trust a manager?

而根據官網在 7 月 4 日 (美國時間) 發佈的 消息 表示 Kuo 並沒有向 minor 報到,而是去做了手肘的檢查,雖然結果與他換了兩回的韌帶無關,但必須 shut down 約 7 ~ 10 天,也就是說,Kuo 這一回不再是 minor league demotion,而是下 DL 了。

Even though,這並不是值得慶賀的事!要知道 Kuo 在 07 年已經於 minor 登錄超過 20 天以上,這將耗掉他最後一個 option,所以現在的 Kuo 在 DL 或是在 Vegas 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同時,待在 DL 上最少也要停機 15 日,直到 rehab assignment 開始後才有機會再度站上投手丘,等於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樂觀的估計:Kuo 在 7 月 20 日之後才會開始練投,即便 8 月 1 日重登投手丘,離 minor 球季結束也就只有短短一個月而已了,累積個 4 ~ 5 場 GS 的 "經驗",歸隊恐怕也已經接近 9 月的 roster expanded 了吧?

也許投手的受傷是一種傳染病:在 Jason Schmidt 宣告報銷後,Kuo 跟進,接著 Randy Wolf (bursitis) 加入,唯一的左手牛 Joe Beimel (irregular heartbeat) 也趕搭上這班傷兵列車。All of a sudden,CBill (Chad Billingsley) 已經成為 Dodgers 的 No.3,現階段可能由 Eric Stults 與 D.J. Houlton 補上 Beimel 與 Wolf 的空缺,運氣好的話,我們還可以看到 double-A 的 Jonathan Meloan。

另一方面,投手的傷病情況可能會使前一陣子鬧過的一則 trading rumor 再度加溫:White Sox 的 Mark Buehrle 會否披上 Dodgers 的球衣?

Buehrle 並不是什麼 outstanding 的 SP,他的 TTO 大約可以和 Barry Zito 相提並論 -- neutral 的 SO 能力、solid command 以及挨 long ball 的小麻煩,bonus 則在於 Buehrle 是 LHP,以 06 年的價格來估算,Buehrle 在 07 年季末若投身 FA 市場,拿到一張 4-year 50M 的合約並不是太離譜的事 -- 這也會讓 Zito 那張大合約的 "蠢度" 提昇不少 -- Zito 和 Buehrle 怎麼樣也不會差到 3-year 78M。

White Sox 的 GM Ken Williams 原本想兜售 Buehrle,最近則抽身轉而和他的 agent 談 contract extension 的問題,可能的合約也是 4-year 50M 上下,不過 Buehrle 據說還要一個 NTC (不可交易條款)。

個人相信 Williams 並沒有完全放棄放出 Buehrle 的打算,如果對象是 Dodgers,他的目標很可能 -- 在 Andy La Roche 受傷的前提下 -- 是 Matt Kemp,或許再外加一個 pitching prospect。

個人並不很反對 Dodgers 將 Matt Kemp 放出對 Buehrle 做 1 對 1 交換的動作,前提是 Dodgers 能夠給予 Buehrle 適當的 contract extension 來防止他投入 FA 市場,如果換走 Kemp 的 Buehrle 只是在 LA 打半個球季的工,對 Dodgers 而言會不會是 short-term gain 還說不準,但 long-term lose 則是必然的。